[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取栓网鞘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658171.5 | 申请日: | 2021-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24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 发明(设计)人: | 余钻标;郎德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221 | 分类号: | A61B17/22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6 | 代理人: | 张强 |
| 地址: | 31501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肠系膜 动脉 栓塞 取栓网鞘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取栓网鞘,包括可调弯鞘,所述可调弯鞘上设置有滤网,所述可调弯鞘上还设置有调控件,所述调控件能够控制滤网的张开和关闭,进而完成取栓和回收栓塞的工作,此用于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取栓网鞘,以区别于现有技术,使得血栓回收装置与可调弯鞘整合一体,在可调弯鞘进入目标血管后,能勾住血管并固定位置,同时打开滤网捕获拉取上来的栓子,减少细小栓子被卡住而脱落,极大地提高取栓效果,减少二次取栓和对血管壁的损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脉栓塞曲栓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取栓网鞘。
背景技术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临床上的危重疾病,早期快速取出栓子并恢复主干血运对降低肠坏死至关重要,目前腔内微创介入方式包括Forgarty导管取栓,机械吸栓等。
然而,现阶段的腔内治疗,如Forgarty导管取栓手术,当拉取栓子后,其栓子无法有效回收至鞘内而导致部分栓子回收时脱落,继发远端栓塞,或者有的学者直接不辅助鞘管,将栓子从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拉出后,栓子向下冲走至双下肢动脉,从而切开股动脉切口,再次拉出血栓,达到治疗目的,其手术繁琐且并发症较多,而对于吸栓导管(AniogJet)而言,目前存在的缺点是其一:价格较贵(2-3万一根);其二:对于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栓子而言,大多为房颤患者的陈旧性栓子从心脏脱落随着血流冲入至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引起,因此对于以吸除新鲜血栓优势的吸栓导管而言,其吸栓效果就大打折扣;其三:现有国内外文献报道AngioJet吸栓导管的适宜症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虽然有相关文献报道其在治疗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中也有一定的疗效,但仍属于超适应症范围;其四:吸栓导管工作中,容易破坏红细胞,引起术后肝肾功能异常等相关不良并发症,当前,心脑血管疾病时常困扰着很多中老年人,尤其是血栓类疾病,包括脑部血栓或者其他部位血栓,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造成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综上,现有的吸栓导管在取栓后,无法完全回收栓塞,进而造成二次栓塞,增加了对血管壁的损伤,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取栓网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取栓网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取栓网鞘,包括可调弯鞘,所述可调弯鞘上设置有滤网,所述可调弯鞘上还设置有调控件,所述调控件能够控制滤网的张开和关闭,进而完成取栓和回收栓塞的工作,以区别于现有技术,使得血栓回收装置与可调弯鞘整合一体,在可调弯鞘进入目标血管后,能勾住血管并固定位置,同时打开滤网捕获拉取上来的栓子,减少细小栓子被卡住而脱落,极大地提高取栓效果,减少二次取栓和对血管壁的损伤。
优选的,所述调控件包括设置在可调弯鞘上的弹性杆,所述弹性杆上设置有安装柱,且安装柱上设置有金属丝,所述滤网设置在相邻两个弹性杆之间,且拉动金属丝能够驱使弹性杆弯曲,以将滤网关闭,并在松开金属丝时能够将滤网打开。
优选的,所述金属丝活动设置在可调弯鞘内,所述可调弯鞘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可调弯鞘上还设置有工作箱,所述工作箱与环形槽相连通;
所述工作箱内设置有绕线辊,所述金属丝端部均缠绕在绕线辊上,所述绕线辊端部设置有旋钮,以同步调节金属丝。
优选的,所述弹性杆设置有多个,且均匀分布在可调弯鞘端部。
优选的,所述弹性杆接触血管壁的一侧均为光滑面,且设置有润滑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使得血栓回收装置与可调弯鞘整合一体,在可调弯鞘进入目标血管后,能勾住血管并固定位置,同时打开滤网捕获拉取上来的栓子,减少细小栓子被卡住而脱落,极大地提高取栓效果,减少二次取栓和对血管壁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调弯鞘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581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