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塑制品生产的冲压上料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55784.3 | 申请日: | 2021-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003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闫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星瑞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1/26 | 分类号: | B29C51/26;B29C31/04;B08B9/049 |
代理公司: | 天津垠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48 | 代理人: | 于德江;江洁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西***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品 生产 冲压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塑制品生产的冲压上料设备,涉及吸塑制品生产技术领域,包括设备主体和上料管道,所述上料管道的底部活动连接在设备主体的内部,所述设备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冲压端口,所述冲压端口的一端活动连接在上料管道的底部,所述上料管道与冲压端口的交接处设置有可清洁转接台。本实用新型在冲压端口与主管道的交接处设置防溅射副管,防溅射副管的整体粗度与主管道相同,但是其与主管道的交接处略细于主管道,能够有效地避免在冲压上料过程中出现原料喷射的情况,对原料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但不影响正常的上料速度,且此管道与主管道之间活动连接,能够方便后续清洁装置内部的管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塑制品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塑制品生产的冲压上料设备。
背景技术
塑料制品是采用塑料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生活和工业等用品的统称。包括以塑料为原料的注塑和吸塑等所有工艺的制品,塑胶是一类具有可塑性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塑料制品可以被制作成球状等各类形状的物品。
但是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冲压上料设备由于其上料的方式相较于其他的上料方式更加快速,因此在压力过大时容易发生原料冲破管道内壁的问题,导致整个装置受损进而影响到上料的速度,并且塑制品原料堆积在管道内容易出现结块凝固的情况,会导致管道的堵塞而影响到装置的正常使用,还会加大清理工作的强度和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现有的冲压上料设备由于其上料的方式相较于其他的上料方式更加快速,因此在压力过大时容易发生原料冲破管道内壁的问题,导致整个装置受损进而影响到上料的速度,并且塑制品原料堆积在管道内容易出现结块凝固的情况,会导致管道的堵塞而影响到装置的正常使用,还会加大清理工作的强度和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塑制品生产的冲压上料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上料管道,所述上料管道的底部活动连接在设备主体的内部,所述设备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冲压端口,所述冲压端口的一端活动连接在上料管道的底部,所述上料管道与冲压端口的交接处设置有可清洁转接台,所述设备主体的顶部开设有承接凹槽。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可清洁转接台包括主管道、驱动层和内壁清理转头,所述驱动层的一端活动连接在内壁清理转头底部,所述内壁清理转头的顶部活动连接在主管道的内壁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冲压端口包括输出端口和辅助端口,所述输出端口位于冲压端口的顶部,所述辅助端口的一端活动连接在冲压端口的内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管道的顶部设置有防溅射副管,所述防溅射副管位于可清洁转接台与上料管道的交接处。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辅助端口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主管道的内部,所述输出端口的一端活动连接在防溅射副管的内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冲压端口的内部设置有集中室,所述集中室的底部设置有转接管道,所述转接管道的一端活动连接在辅助端口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在冲压端口与主管道的交接处设置防溅射副管,防溅射副管的整体粗度与主管道相同,但是其与主管道的交接处略细于主管道,能够有效地避免在冲压上料过程中出现原料喷射的情况,对原料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但不影响正常的上料速度,且此管道与主管道之间活动连接,能够方便后续清洁装置内部的管道。
2、本实用新型中,利用冲压端口所产生的压力带动内壁清理转头,使其在主管道内不断的进行搅拌,能够使原料在冲压之前得到充分的融合与打散,可以同时解决原料结块和管道堵塞的问题,确保冲压上料的流畅性,并且配合集中室的使用可以直接对管道内壁进行清理,降低管道的清理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吸塑制品生产的冲压上料设备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星瑞包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星瑞包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557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