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雨水净化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645345.4 | 申请日: | 2021-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08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 发明(设计)人: | 贺江华;苗云江;杨超;聂其兵;诸葛刚;李方方;韩华;何少凡;赵晶;江静;张文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市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9/08 |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李根深 | 
| 地址: | 443000 湖北省宜昌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雨水 净化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水净化处理系统,包括雨水采集装置、净化处理装置和暂存池,所述雨水采集装置和净化处理装置相连通,所述净化处理装置和暂存池相连通,所述雨水采集装置包括收集器,所述收集器的进水口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所述收集器的出水口端连通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和收集器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所述导流管的出水端与净化处理装置相连通,所述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净化池,所述净化池的顶部设置有加药机构,所述加药机构包括储药盒,所述储药盒的底部连通有输药管。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净化雨水过程中杂物较多且需要人工进行加药搅动、效率较低的问题,提高雨水净化的效率和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雨水净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雨水是由地球表面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形成的。水蒸气来源于海洋、湖泊、河流、水池、湿地、还没晾干的衣服等等。水汽在凝结的过程中,会沾染上空气中的颗粒物以及细菌,在工厂附近的水汽会沾染上各类化学品气体分子,使得雨水在降落时是携带着有害物质的,不能直接进行利用。
现有的雨水净化系统在处理路面和房顶落下的雨水时,雨水的来源往往是通过路面的排水口进行统一收集的,而路面排水口收集的雨水中往往会包含有树枝树叶和垃圾杂物,并且在对雨水进行中和处理时需要添加净化剂或中和酸碱度的药粉,传统方式为人工定时进行加药,且加药过后需要通过工人拿着搅拌棒进行搅动、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水净化处理系统,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净化雨水过程中杂物较多且需要人工进行加药搅动、效率较低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雨水净化处理系统,包括雨水采集装置、净化处理装置和暂存池,所述雨水采集装置和净化处理装置相连通,所述净化处理装置和暂存池相连通,所述雨水采集装置包括收集器,所述收集器的进水口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所述收集器的出水口端连通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和收集器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所述导流管的出水端与净化处理装置相连通,所述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净化池,所述净化池的顶部设置有加药机构,所述加药机构包括储药盒,所述储药盒的底部连通有输药管,所述输药管的内部开设有曲折的输药通道,所述输药管的底端还设置有用于遮挡输药通道出口的挡药机构,所述输药通道出口的下方同轴设置有送药管,所述送药管与净化池相连通,所述净化池内设置有用于混匀药剂的搅拌机构,所述净化池上开设有出水孔,所述暂存池的顶部开设有进水孔,所述净化池和暂存池之间通过第一水泵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和有益效果为:该雨水净化处理系统,通过设置的带有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的收集器,使雨水在通过收集器进入净化池前能够通过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的过滤,将树枝、树叶等杂物进行拦截,以得到杂质较少的雨水,通过设置的加药机构,使使用者在使用时能够通过在储药部加入储存一定量的药剂,然后通过控制挡药机构进行出药控制,曲折的输药通道能够减缓药剂的出药速度,进而便于使用者通过控制挡药机构对加入的药剂量进行控制,通过设置的搅拌机构,使使用者可以操控搅拌机构对药剂与雨水进行混匀处理,通过设置的暂存池,使净化后的雨水能够得到暂存,以便于需要时再进行取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加药机构的剖视图。
上述附图中:1、收集器;2、第一过滤网;3、第二过滤网;4、导流管;5、气缸;6、清洁块;7、净化池;8、储药盒;9、输药管;10、送药管;11、伺服电机;12、搅拌轴;13、搅拌叶片;14、电动伸缩杆;15、挡药板;16、输药通道;17、暂存池;18、活性炭层;19、纱布层;20、紫外线消毒灯;21、排水孔;22、密封盖;23、第一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市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宜昌市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453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蓄电池房动环智能控制装置
 - 下一篇:软包电池托盘及转运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