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汽车油雾分离器自动化生产的组装及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41985.8 | 申请日: | 202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163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曹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精科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1/00 | 分类号: | B23P21/00;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何裕松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汽车 分离器 自动化 生产 组装 测试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汽车油雾分离器自动化生产的组装及测试系统,包括分割器机构、成品搬出机构、电磁加热机构、密封测试机构,其中的电磁加热机构采用高频电磁场对金属进行加热,以便实现金属内部先热而后向外部延伸;其中的密封测试机构通过对产品的内部进行充气而把产品放置的外部环境的正压抽空从而产生真空,然后在一定的时间内检查外部真空环境有无变化,检查产品有无气密泄露。本实用新型适合用于汽车油雾分离器的组装、热压植入、气密性检查,在合理有序地优化系统设备安装位置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分割器机构、电磁加热机构以及密封测试机构,从而形成一套有利于提高设备稳定性、组装精度以及加工效率的流水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组装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汽车油雾分离器自动化生产的组装及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油雾分离器作为汽车重要的器件之一,其加工生产已经受到汽车生产商的日益重视,主要还是基于其重要的应用功能。
首先,通过装配该器件,其能够保持机油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延长机油的使用寿命,例如,发动机在工作中,有一部分高温高压燃气经活塞环泄漏到曲轴箱内,其中,柴油蒸气及水蒸气凝结后,将使机油变稀、性能变坏,在机油中形成泡沫破坏机油的正常供给,这种现象在冬季冷机时尤为严重,因而,该器件的安装能将上述物质及时分离出来。
其次,通过装配该器件,其可保持各摩擦物良好的表面状态,减少机件的磨损及腐蚀,例如,泄漏进曲轴箱内的燃气和废气中含有许多酸性物质,如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遇水生成亚硫酸,再遇空气中的氧便生成硫酸,另外废气中含有CO、NO、也极易形成酸性物质,若这些酸性物质不能及时分离出去,即使量极少也会腐蚀机件。因而,该器件的安装能将上述物质及时分离出来。
同时,通过装配该器件,其有利于保持曲轴箱内压力与大气基本相等,减少机油泄漏。此外,通过装配该器件,也利于混合废气充分回收利用,减少大气环境污染,提高发动机经济性。
显然,对于汽车油雾分离器的加工生产组装环节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着油雾分离器自身结构的稳定性,而目前影响较大的则为油雾分离器组装设备及测试设备的设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研发人员针对以往同类的油雾分离器组装、测试相应设备进行分析之后发现,以往的组装系统因流水线缺少合理的测试装置或上料、搬运、测试等环节加工机构欠缺而导致不适合为汽车油雾分离器组装提供便利,具体因素如下:
(1)目前的同类组装系统人工作业效率低下,生产商都是在某些劳动强度较大、条件较差的加工单元中导入机器人来促成半自动组装,现有用于该类汽车油雾分离器组装的设备仍然是以单元级自动化加工设备为主,且因这些组装机构位置设置不明确及组装系统设置不完善,目前还无法实现该类汽车油雾分离器加工的整线自动化,无法形成一套利于顺畅有序组装的组装系统,无法为技术人员配置流水线提供参考;
(2)目前同类的汽车油雾分离器流水线组装系统一般采用普通加热植入,植入品质不统一,导致不良品高;
(3)由于系统设备的配置有限,当进行气密性测试时,需要采用人工方式或仅利用简单的机械装置,测试环节配置不合理,工序混乱,易误判,不利于提升准确度,产品品质的一致性无法保证,增加了后续工作复杂度;
(4)目前的同类设备所暴漏出的缺陷也更加制约着今后构造更加复杂的汽车油雾分离器的装配技术。
综合以上分析,本实用新型正是在现有常规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经验,对汽车油雾分离器组装系统提出进一步优化,在合理有序地优化系统设备安装位置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分割器机构、电磁加热机构以及密封测试机构,从而形成一套有利于提高设备稳定性、组装精度以及加工效率,且适合用于汽车油雾分离器组装、热压植入、气密性检查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来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及品质,且利于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因而,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能够缓解、部分解决或完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也是为了满足汽车油雾分离器生产组装技术领域的应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精科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精科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419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流电机防水出线电缆结构
- 下一篇:一种驾驶室电器性能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