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进气管、壳管式冷凝器、空调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40142.6 | 申请日: | 202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12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胡海利;王铁强;赵宇航;游浩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4 | 分类号: | F25B39/04;F25B43/02;F28D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 11522 | 代理人: | 梁永芳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管 壳管式 冷凝器 空调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进气管、壳管式冷凝器、空调器,其中的进气管,包括进气管本体,所述进气管本体具有锥形管段,所述进气管本体的出口处于所述锥形管段的小直径底面上,所述锥形管段上构造有多个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贯通所述锥形管段的内外侧。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带有油分的冷媒气流进入所述进气管中时其中的油滴进行初步过滤,并通过所述锥形管段锥形构造将冷媒气流中的大颗粒油滴提前收集,且能够对小颗粒油滴起到再收集的作用,有效提高油分分离能力以及分离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进气管、壳管式冷凝器、空调器。
背景技术
卧式壳管式冷凝器作为制冷机组的四大关键部件之一,其作用是在制冷循环中将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冷凝成高压中温液态制冷剂。机组实际运行中,螺杆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夹带部分压缩机冷冻油微粒进入冷凝器。这部分冷冻油如果积存在冷凝器或随循环介质进入蒸发器积存,不仅降低了两器的换热能力,还会致使压缩机因缺少冷冻油润滑而损坏,最终导致系统无法持续安全运行。
目前机组为了解决冷冻油分离的问题,保证系统持续安全运行,采用油分离器对压缩机排出的流体进行油气分离,分离后的高纯度气态制冷剂进入冷凝器,液态冷冻油利用压差效应返回压缩机。为了保持较高的油气分离效率,需要对油分结构进行优化改善。
油分离器对螺杆机商用机组的稳定性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常用的油分种类有立式外置油分、卧式外置油分、卧式内置油分。其中卧式内置油分具有的开发空间较大,对机组简化外形、节省空间等有重要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油分离器通常与压缩机出口连接,其处理的是高温高压的气液混合物,而且液相油滴的粒径分布较广,大部分在1~50μm范围内,少部分仅有0.01μm,同时有极少部分润滑油以气相的形式存在,分离难度大。
此外,相对于其他行业,制冷空调系统对分离器的分离效率要求更高。因此,采用单一的分离方法,其分离效果并不理想。采用几种分离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利用离心分离等方法进行粗分离,将直径较大的油滴分离出来,再利用聚结分离方法分离出微小粒径的油滴,能够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因此,综合运用各种分离方法,将分离方法应用恰当,对分离效果的提升有很大影响。
研究发现,油气混合物(冷媒)进入油分后,最容易被分离的是大颗粒油滴,但如果分离区域的结构设计不恰当,将会破坏大油滴被收集,使大颗粒油滴碰撞后变成无数的小颗粒油滴,流场中会出现大量的“夹带”现象,这样就加大了油分滤网对油滴脱离的负担,进而影响油分效率和加大了系统阻力损耗。
如图9及图10中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一种内置油分的简单结构形式,带油的气态冷媒从顶部进气口(通过进气管200)进入内置油分空间发散后,部分大颗粒油滴首先受重力作用向下流到底部进入回油区,大部分随着气流吹起夹带,撞击在挡液板202上,分离出部分油滴,剩下的小颗粒油滴随着气流绕过挡液板202继续进入油分空间。流动过程中受重力作用及惯性力作用,气态冷媒较轻朝油分滤网201方向流动,小颗粒油滴在流动过程中速度会逐渐减小,最后沉降到带孔挡油板202上。在小冷量机组运行过程中,该类结构具有形式简单、压损小,振动小等优势,但结构尺寸上具有空间利用率低,油分适用范围窄,对变工况机组,油分离能力不稳定,受气流波动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进气管、壳管式冷凝器、空调器,能够克服相关技术中的壳管式冷凝器的内置油分结构油分离能力不稳定、油分离效果受气流波动较大的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进气管,包括进气管本体,所述进气管本体具有锥形管段,所述进气管本体的出口处于所述锥形管段的小直径底面上,所述锥形管段上构造有多个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贯通所述锥形管段的内外侧。
优选地,顺着所述进气管本体内气流的流动方向,多个所述第一通气孔的孔径越来越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401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井防爆门自动开闭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阻燃性能的铜软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