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产效率高的SMT装配生产线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636309.1 | 申请日: | 2021-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720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 发明(设计)人: | 朱志强;张开雄;陈扬富;王铃文;曾鸿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强力巨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3/30 | 分类号: | H05K3/30;H05K13/04;B23P21/0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效率 smt 装配 生产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产效率高的SMT装配生产线,包括二条以上的SMT子装配线、三台以上的升降机和送料输送带;所述二条以上的SMT子装配线依次相邻设置,在二条以上的SMT子装配线的衔接处、二条以上的SMT子装配线的进料端和出料端分别安装有升降机,送料输送带悬空安装在二条以上的SMT子装配线的一侧;所述升降机的出料端、进料端分别与SMT子装配线的进料端、出料端或送料输送带的进料端、出料端衔接。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备工艺布局的改变,由一条多模组的NPM的长线体运作变成一条多模组NPM的多段短线体,具有占用空间小、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生产线,特别是涉及一种生产效率高的SMT装配生产线。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目前,S MT装配生产线由多个线体模组NPM1、NPM2、 NPM3 、NPM4组成,多个线体模组NPM1、NPM2、 NPM3 、NPM4依次排列,组装流程较长,存在以下缺陷:
1、线体模组数量越多,设备损耗就越大,主要是在PCB的贴装准备时间,设备贴装准备时间(传输、PCB定位、MARK识别)的损耗,每次准备的时间为3秒,一条N+M配置的NPM长线体,M为贴片机数量,则在设备贴装准备时间上的损耗为3*M秒。
2、若把一条多模组长线体分段成多条模组短线体,需要增加配套设备、用电、管理人员、占地面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的SMT装配生产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生产效率高的SMT装配生产线,包括二条以上的SMT子装配线、三台以上的升降机和送料输送带;所述二条以上的SMT子装配线依次相邻设置,在二条以上的SMT子装配线的衔接处、二条以上的SMT子装配线的进料端和出料端分别安装有升降机,送料输送带悬空安装在二条以上的SMT子装配线的一侧;所述升降机的出料端、进料端分别与SMT子装配线的进料端、出料端或送料输送带的进料端、出料端衔接。
所述SMT子装配线由第一SMT子装配线和第二SMT子装配线构成,升降机由第一升降机、第二升降机、第三升降机构成;所述第一升降机位于第一SMT子装配线的进料端和送料输送带的进料端,第一升降机的出料端分别与第一SMT子装配线的进料端、送料输送带的进料端衔接;所述第二升降机位于第一SMT子装配线和第二SMT子装配线之间,第二升降机的进料端分别与第一SMT子装配线的出料端和送料输送带衔接,第二升降机的出料端与第二SMT子装配线的进料端衔接;所述第三升降机位于第二SMT子装配线的出料端和送料输送带的出料端,第三升降机的进料端与第二SMT子装配线的出料端、送料输送带的出料端衔接。
所述升降机包括机架、升降电机、升降丝杆、升降螺母、升降台、平移输送机构;所述升降电机安装在机架的顶部,升降电机的输出轴向下与升降丝杆的上端连接,升降丝杆的中部与升降螺母螺接,升降螺母固定安装在升降台的一端,平移输送机构安装在升降台上。
所述平移输送机构包括平移电机、链轮机构、二根以上平移滚轴;所述平移电机安装在升降台上,平移电机的输出轴与链轮机构动力连接,二根以上平移滚轴平行、间隔、可旋转的安装在升降台上,二根以上平移滚轴构成送料通道。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备工艺布局的改变,由一条多模组的NPM的长线体运作变成一条多模组NPM的多段短线体。具有以下优点:
1、NPM走空中布局,不会额外占横向空间;
2、一条线缩短了准备时间;
3、将传统的一条多模组的NPM的长线体只能完成一个产品变成多条多模组NPM的短线体,能同时满足不同产品的需求;
4、每台NPM机器贴灯的数量增加,提高了NPM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强力巨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强力巨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363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降解塑料板加工用着色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高效低氮燃烧煤粉锅炉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