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速器动态弯矩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35383.1 | 申请日: | 202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782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黄玉成;张磊;单新泉;王昭;杨智勇;李红;张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旗领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3/04 | 分类号: | G01L3/04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刘英梅 |
地址: | 300409 天津市北辰区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速器 动态 弯矩 测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速器动态弯矩测试装置,包括伺服电机、待测减速器、力臂杆、施力作用头、力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力加载器;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待测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力臂杆与待测减速器的输出端同轴固连;施力作用头为同轴内外可相对转动的组合件,施力作用头的内部件与力臂杆的外端紧固套装连接;在施力作用头的外部件上连接有施力拉杆,施力拉杆下端与力传感器的上部连接件连接,力传感器的下部连接件与力加载器连接;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施加在力臂杆外端的竖向拉力;力传感器通过数据线与数据处理单元连接,数据处理单元,用于读取竖向拉力值并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显示。本装置可便捷、快速、实时测量出减速器的动态弯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速器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速器动态弯矩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减速器作为工业机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降速同时提高输出扭矩,大大提高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在使用过程中,其输出端对动态弯矩的承载能力对整机的使用性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测试其动态弯矩一直是该领域重要的技术问题。目前,对于输出端对动态弯矩的测量手段或测量技术较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便捷、快速、实时测量出减速器的动态弯矩,可满足多种减速器动态弯矩的测试需求的减速器动态弯矩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减速器动态弯矩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伺服电机、待测减速器、力臂杆、施力作用头、力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力加载器;
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待测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力臂杆与待测减速器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施力作用头为同轴内外可相对转动的组合件,所述施力作用头的内部件与力臂杆的外端紧固套装连接;在施力作用头的外部件上连接有施力拉杆,施力拉杆的下端与力传感器的上部连接件连接,力传感器的下部连接件与力加载器连接;所述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施加在力臂杆外端的竖向拉力;力传感器通过数据线与数据处理单元连接,数据处理单元,用于读取竖向拉力值并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显示。
进一步的:所述施力作用头采用调心球轴承。
更进一步的:所述施力拉杆的上端设置有套环,所述套环紧固套装在调心球轴承的外圈上。
进一步的:所述力加载器采用电缸加载器,包括电机、由电机驱动的转动丝杆和与转动丝杆连接的驱动螺母,驱动螺母与力传感器的下部连接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力加载器施加产生动态弯矩的径向作用力,通过力传感器测量施加的径向力大小,并通过数据处理单元进行数据处理和进行测试数据显示,达到了减速器动态弯矩测试和显示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测试装置的施力作用头采用内外部可相对转动的配合结构,一方面保证了减速器处于动态运行环境下,另一方面也不影响外部施加径向作用力,保证了测试的顺利进行。
3、本实用新型测试装置组成件少,整体结构简单,能够便捷、快速、实时测量出减速器的动态弯矩,具有测试准确,测试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叙述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
一种减速器动态弯矩测试装置,请参见图1,其发明点为:包括伺服电机1、待测减速器3、力臂杆4、施力作用头5、力传感器6、数据处理单元7、力加载器8。其中,数据处理单元具有读取数据,对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及将运算处理结构进行显示的功能,可采用K8双核心3800处理器和液晶显示器组装而成的数据处理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旗领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旗领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353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