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与LMU对接的海上换流站上部组块连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630287.8 | 申请日: | 2021-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15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 发明(设计)人: | 胡德芳;刘宇;单晓辉;王继伟;周兵;李亚静;陈露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17/00 | 分类号: | E02B17/00;H02J3/18;H02J3/36 |
| 代理公司: | 沈阳铭扬联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41 | 代理人: | 姜璐璐 |
| 地址: | 101100 北京市通州***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lmu 对接 海上 换流 站上 部组块 连接 装置 | ||
1.一种与LMU对接的海上换流站上部组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H型梁、第二H型梁、第三H型梁、斜撑、圆台形节点管、上部组块主柱、LMU插尖、上节点板和下节点板;
所述圆台形节点管的顶部设置有上部组块主柱,底部设置有LMU插尖,圆台形节点管的外部设置有第一H型梁、第二H型梁和第三H型梁,第一H型梁、第二H型梁和第三H型梁的腹板与圆台形节点管的轴线方向一致,上翼缘和下翼缘均与圆台形节点管的轴线相垂直;
所述第一H型梁、第二H型梁和第三H型梁的上翼缘均连接有上节点板,上节点板取代部分上翼缘,并连接圆台形节点管和上部组块主柱;第一H型梁、第二H型梁和第三H型梁的下翼缘均连接有下节点板,下节点板取代部分下翼缘,并连接圆台形节点管和LMU插尖;所述上节点板与下节点板之间通过加厚腹板相连接,加厚腹板的一端与腹板相连接,另一端伸进圆台形节点管,第一H型梁和第二H型梁的加厚腹板与第三H型梁的加厚腹板相连接;所述斜撑设置在上节点板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LMU对接的海上换流站上部组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H型梁、第二H型梁与第三H型梁将圆台形节点管划分为一个1/2圆台和两个1/4圆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LMU对接的海上换流站上部组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H型梁与第二H型梁等高,并小于第三H型梁的高度;所述上节点板的位置与第一H型梁、第二H型梁及第三H型梁的上翼缘相对应,下节点板的位置与第三H型梁的下翼缘相对应;所述第一H型梁与第二H型梁的腹板通过高度逐渐增大的过渡腹板与加厚腹板相连接,第一H型梁与第二H型梁的下翼缘通过带坡度的过渡翼缘与下节点板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与LMU对接的海上换流站上部组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翼缘的坡度为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LMU对接的海上换流站上部组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H型梁对应的斜撑与第二H型梁对应的斜撑直径相等,并小于第三H型梁对应的斜撑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LMU对接的海上换流站上部组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厚腹板的两侧设置有加劲板,加劲板的边缘与其上方斜撑的边缘取齐,加劲板的厚度大于等于其宽度的1/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LMU对接的海上换流站上部组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厚腹板的断面面积与其上方对应的斜撑的断面面积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LMU对接的海上换流站上部组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节点板与下节点板的厚度均等于或略大于第三H型梁的翼缘厚度,上节点板与下节点板的边缘至圆台形节点管、上部组块主柱和斜撑边缘的距离均为1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3028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