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尾气后处理封装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629318.8 | 申请日: | 2021-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60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 发明(设计)人: | 吕春虎;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F01N3/2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秦蕾 |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尾气 处理 封装 | ||
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外壳体、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第一后处理载体组件、第二后处理载体组件、第三后处理载体组件以及混合管组件。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的第一空间、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第二空间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挡板的一侧的第三空间。所述第三后处理载体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具有气流出口,所述气流出口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以对位于所述第二空间中的所述混合管组件进行加热;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空间相连通的出气管。如此设置,能够利用即将流出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的气流对所述混合管组件进行加热,降低了所述混合管组件的结晶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属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排放法规的不断升级,现有的尾气后处理封装通常都具有混合管组件。混合管组件对于降低尿素结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较低的温度往往是产生尿素结晶的原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尿素结晶能力较强的尾气后处理封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外壳体、位于所述外壳体内且间隔布置的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位于所述外壳体内的第一后处理载体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后处理载体组件的下游的第二后处理载体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后处理载体组件的下游的第三后处理载体组件以及连通在所述第二后处理载体组件与所述第三后处理载体组件之间的混合管组件;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的第一空间、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第二空间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挡板的一侧的第三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三空间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空间的两侧;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内的进气鼓包,所述进气鼓包与所述第一后处理载体组件相连通;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包括位于所述第三空间内的第一凸包,所述第一凸包包括连通所述第二后处理载体组件以及所述混合管组件的第一连接腔体;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内的第二凸包,所述第二凸包包括连通所述混合管组件以及所述第三后处理载体组件的第二连接腔体;所述第三后处理载体组件远离所述第二凸包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具有气流出口,所述气流出口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以对位于所述第二空间中的所述混合管组件进行加热;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空间相连通的出气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管组件包括混合管以及套接在所述混合管上的扩展筒,所述混合管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腔体相连通的若干旋流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扩展筒位于所述第二空间中且焊接于所述第二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后处理载体组件远离所述第二凸包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具有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包括将所述第三后处理载体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挡板的固定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片呈L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293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样板分拣机械手
- 下一篇:一种可双侧打开的汽车扶手箱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