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红茶发酵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628366.5 | 申请日: | 2021-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368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亮;丁燕英;郑进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安市范坑中学 |
| 主分类号: | A23F3/08 | 分类号: | A23F3/08 |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董晗 |
| 地址: | 355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红茶 发酵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茶发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红茶发酵机,包括壳体,多个抽屉式发酵盒,移动组件、犁状结构和第一电机;所述发酵盒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侧壁所围成的内腔中;每个的所述发酵盒内均设置有移动组件;所述犁状结构与所述移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移动组件传动连接,并通过所述移动组件带动所述犁状结构沿所述发酵盒的长度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有效解决传统红茶发酵机在发酵过程中红茶堆垛内部温度和外部温度不均匀,导致红茶成品发酵程度均一性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茶发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红茶发酵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红茶可通过发酵工艺获得其在色、香、味等品质的提升。但是传统的红茶发酵机主要将红茶以堆垛的方式放置在发酵盒内,如专利CN104304533B所公开的红茶发酵机,此种红茶发酵方式由于红茶在发酵过程中处于静止的状态,红茶堆垛内部空气流通不畅,导致热量在红茶堆垛内部不断积蓄,从而表面出红茶堆垛内部温度与外部温度不均匀的现象,严重降低红茶成品发酵程度的均一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传统红茶发酵机在发酵过程中红茶堆垛内部温度和外部温度不均匀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红茶发酵机,包括壳体,多个抽屉式发酵盒,移动组件、犁状结构和第一电机;
所述发酵盒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侧壁所围成的内腔中;
每个的所述发酵盒内均设置有移动组件;
所述犁状结构与所述移动组件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移动组件传动连接,并通过所述移动组件带动所述犁状结构沿所述发酵盒的长度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两个导轨、丝杆和传动杆,两个的所述导轨分别设置在所述内腔的相对面上,所述丝杆与所述导轨平行设置,所述传动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的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传动杆与所述丝杆传动连接,所述丝杆与所述第一电机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犁状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多个倾斜设置的翻板;
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移动组件传动连接,下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杆水平设置,多个所述翻板沿所述第二连接杆的轴向依次间隔设置。
其中,还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热风机和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与所述热风机的出风口相连通,另一端穿设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发酵盒的侧壁所围成的容纳腔相连通。
其中,还包括上端为开口的箱体,第二电机和弹簧;
所述箱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方,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壳体的下表面相连,所述第二电机为振动电机;
所述弹簧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弹簧沿所述箱体的上表面的轮廓依次间隔设置,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箱体,另一端连接所述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发酵盒内部设置移动组件,以通过移动组件与电机传动连接,带动犁状结构在发酵盒内往复移动并对红茶堆垛进行翻动,从而促进在红茶堆垛内部积蓄的热量能够快速流动,以平衡红茶堆垛内部和外部的温度,进而提高红茶发酵程度的均一性;并且通过将发酵盒设置为抽屉式,以便于操作人员对装载在发酵盒内部的红茶进行收集。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红茶发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红茶发酵机的局部剖视图。
标号说明:1、壳体;2、发酵盒;3、箱体;4、弹簧;5、第一电机;6、导轨;7、丝杆;8、传动杆;9、第一连接杆;10、翻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安市范坑中学,未经福安市范坑中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283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