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腓骨下颌骨重建手术固定导向显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25704.X | 申请日: | 2021-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03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史超毅;王佳音;吴令亚;苏雨欣;张现泽;卢江;陈云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中诺恒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34/10 | 分类号: | A61B34/10;A61B34/20;A61B90/00;B33Y10/00;B33Y50/00;B33Y8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彭丽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7 | 代理人: | 彭丽芳 |
地址: | 400714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腓骨 颌骨 重建 手术 固定 导向 显影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种公开了一种腓骨下颌骨重建手术固定导向显影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导板(1),所述导板上开有定位孔(2)、截骨槽(3);显影位(4)位于导板小孔内,内置钛合金小圆柱(5);连接棒(7)与导板(1)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数字化技术和3D打印技术,可以精准的设计最适合患者的手术导板,通过预测颌骨重建的关键点的定位孔(3)与截骨槽(2)的位置、方向、角度,经过虚拟规划设计,手术中可以准确截骨,从而增加手术效率,导板边缘处(6)增加圆弧面过渡,可减低术中划伤其他部位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腓骨下颌骨重建手术固定导向显影装置。
背景技术
颌骨肿瘤、外伤、炎症、等原因常常造成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下颌骨是人体面部面积最大的骨骼,下颌骨的缺损非常影响患者的面部容貌,且下颌骨是人体发声功能和入食功能的主要组成部分。下颌骨修复的方式很多,最常用而且效果较好的是自体骨移植,因为下颌骨的体积较大,最多使用腓骨移植。所以下颌骨腓骨重建是临床病例广泛使用的术式,被医生与患者共同认可。在恢复患者容貌的同时也让患者的咀嚼咬合功能得到改善。
在进行下颌骨腓骨手术中,首先对患者进行麻醉,患者在整个过程中属于昏迷状态,在进行下颌骨截骨以及腓骨截骨时,最为重要的就是截骨位置与角度,患者体位对医生截骨位置精准性有很大影响,通常需要多名医护人员进行体位调整,调整过程中主刀医生与医护人员需要密切配合,但是这样不仅仅降低了手术的效率,而且极有可能外力不平衡,造成患者体位不稳定,医生下刀位置不准确,从而增加了手术难度。
常规手术时间超过6个小时,患者术中麻醉风险,失血失液风险都极其巨大,在手术过程中,绝大部分手术时间都是消耗在移植物的取材还有截骨位置的调整。在术中利用手术导板不但可以为医生导航精准的切除位置,手术时间减少百分30%,降低了手术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腓骨下颌骨重建手术固定导向显影装置,克服了现有截骨装置的缺点,通过3D打印模拟结构,具有精确截骨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腓骨下颌骨重建手术固定导向显影装置,包括导板,所述导板上开有定位孔、截骨槽;显影位位于导板小孔内,内置钛合金小圆柱,钛合金材料小圆柱克服了现有显影材料和结构不能显影导板位置的缺点。连接棒与导板固定连接;导板边缘为圆弧形。定位孔为凹陷孔。
所述导板通过连接棒与把持器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棒连接两块导板。
所述装置为3D打印模型模拟使用状态装置。
所述装置通过3D打印模型虚拟设计模拟颌骨重建的导板的定位孔和截骨槽的位置、方向、角度。
所述3D打印为电子束金属打印,打印精度0.01mm以内。
所述导板为医用树脂材料或钛合金材料。
所述截骨槽的高度加长,为8-12mm。
所述截骨槽位于导板上方,所述截骨槽与导板X方向夹角为60°;或,所述截骨槽与截骨槽相互交叉,两者夹角为28°;或,所述截骨槽与导板X方向夹角36°;或,所述截骨槽与导板X方向夹角为102°。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方案设计,实现精准转换,将患者病灶部位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进行病灶部位尺寸精准测量,医师根据测量数据设计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案,然后通过数字化技术设计出适合手术方案的手术导板,提前进行术中模拟,确认无误后进行3D打印模型与导板,模拟导板使用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中诺恒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中诺恒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257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