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卧式陶瓷海水循环泵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23306.4 | 申请日: | 2021-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568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袁宗久;王连飞;郭凯;刘啸;刘畅;李林;朱健;孙长江;许德忠;华娟;庞成倬;沈曲;贾鲁男;李方明;赵洪宇;李奥;付俊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九和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00 | 分类号: | F04D1/00;F04D29/046;F04D29/02;F04D29/4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张力元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式 陶瓷 海水 循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卧式陶瓷海水循环泵,主要技术特征是:泵壳体分为上下两部分水平中开结构,分别是泵上壳体和泵下壳体通过螺栓进行把合密封,轴的右端伸出到泵壳体外部并在轴右端第二轴伸处安装驱动轴承部件,轴的左端安装非驱动轴承部件,泵壳体、叶轮、轴套、泄压套及进出口法兰内部过流部位表面涂覆陶瓷层。有益效果是:使泵壳体、叶轮、轴套、泄压套及进出口法兰内部过流部位免受海水腐蚀、侵蚀、冲蚀,提高泵的运转效率和实用寿命,此外,通过驱动轴承部件、非驱动轴承部件对轴的支撑,使驱动电机不发生窜动,使泵平稳运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泵,特别是一种卧式陶瓷海水循环泵。
背景技术
随着国际及国内对于节约淡水资源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一场“节约利用淡水资源、合理利用海水资源”的战争正趋于白热化,诸如海水淡化、利用海水冷却的近海核电项目等大型工程已经凸显了对海水合理利用的大趋势,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也大大超出预估。然而,作为这类项目中的海水泵的稳定性、可用性、维护难度、以及成本控制等,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海水泵的叶轮、过流部件等受到海水中各项离子的腐蚀,并且海水中夹杂的泥沙更加速侵蚀,造成泵零部件急剧损坏。故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的海水循环泵的过流部位表面陶瓷化处理及具体布置结构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克服上述问题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卧式陶瓷海水循环泵。
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泵壳体、轴、叶轮、轴套、泄压套、驱动轴承部件、非驱动轴承部件,其特征是:泵壳体分为上下两部分水平中开结构,分别是泵上壳体和泵下壳体通过螺栓进行把合密封,壳体内部设置有水平布置的泵轴,泵轴的外部套设有轴套,泵壳体与轴套之间设置有泄压套,泄压套与泵壳两端的分别设置密封组件,泵轴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叶轮,泵壳体与叶轮配合部位设有密封环,泵壳体下部的侧面上设置有进、出水法兰,轴的右端伸出到泵壳体外部并在轴右端第二轴伸处安装驱动轴承部件,轴的左端安装非驱动轴承部件,泵壳体、叶轮、轴套、泄压套及进出口法兰内部过流部位表面涂覆陶瓷层。
进一步的,所述泵壳体、叶轮、轴套、泄压套及进出口法兰内部过流部位表面涂覆陶瓷层的厚度分别是在20mm—60mm范围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泵壳体、叶轮、轴套、泄压套及进出口法兰内部过流部位免受海水腐蚀、侵蚀、冲蚀,提高泵的运转效率和实用寿命,此外,通过驱动轴承部件、非驱动轴承部件对轴的支撑,使驱动电机不发生窜动,使泵平稳运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2可知,包括泵壳体17、轴24、叶轮18、轴套20、泄压套19、驱动轴承部件22、非驱动轴承部件25,泵壳体17分为上下两部分水平中开结构,分别是泵上壳17a体和泵下壳体17b通过螺栓27进行把合密封,壳体内部设置有水平布置的泵轴24,泵轴24的外部套设有轴套20,泵壳体17与轴套20之间设置有泄压套19,泄压套19与泵壳17两端的分别设置密封组件21,用于对泵壳内压力边界密封,泵轴24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叶轮18,泵壳体17与叶轮18配合部位设有密封环26,泵壳体下部的侧面上设置有进、出水法兰23,轴24的右端伸出到泵壳体17外部并在轴24右端第二轴伸处安装驱动轴承部件22,轴24的左端安装非驱动轴承部件25,驱动轴承部件22主要为泵提供径向力支撑,另一端的非驱动轴承部件25为泵提供径向力与轴向力平衡的支撑。驱动轴承部件22、非驱动轴承部件25最大限度地保证泵轴稳定稳定运行,同时有效避免来自液流冲击、电机窜动等不稳定因素带来的影响。泵壳体17、叶轮18、轴套20、泄压套19及进出口法兰23内部过流部位表面涂覆陶瓷层,涂覆陶瓷层的厚度分别是在20mm—60mm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九和流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沈阳九和流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233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