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深厚覆盖层地基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622335.9 | 申请日: | 2021-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69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洪;王迎;刘强;苏军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7/00 | 分类号: | E02D27/00;E02D19/04;E02D19/10;E02D19/18;E02D3/08;E02D3/10 |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 |
| 地址: | 41001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厚 覆盖层 地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厚覆盖层地基结构,该地基结构包括土石围堰和位于所述土石围堰下方的地基覆盖层,所述地基覆盖层包括上层的砂砾石层或人工填筑透水层,中层的湖相沉积覆盖层以及下层的古河床砂砾石层;所述土石围堰的上游布置防渗墙,所述土石围堰的下游设置降水管井;所述防渗墙和降水管井之间的所述地基覆盖层内设有多根散粒体桩。本实用新型主要以加速弱透水性软弱土体的排水固结过程为主要目标,充分发挥土体自身承载力及抗剪强度,提高土石围堰及地基的稳定性,可大幅降低地基加固工程投资;通过设置降水管井,能有效防止所述土石围堰下游大坝基坑开挖临近弱透水性软弱土体底面时的顶破破坏事故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厚覆盖层地基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西南地区大江大河,受地质构造及地震影响,历史上常发生山体滑坡形成堰塞坝及堰塞湖,堰塞湖沉积形成的软弱黏土覆盖层,厚度从几十厘米到几十米不等,而深厚覆盖层是我国近年来水电工程开发常遇到的一种地质构造,它具有结构松散、堆积厚度大,通常可达到百米,甚至几百米的沉积层,并且具有“低渗透性、抗剪强度低、承载力低、含水量高”等特点。在这种覆盖层地基上修建拦河大坝,往往依据覆盖层的厚度、埋深、性状等特点,采取直接开挖、桩基加固、灌浆加固、排水板等处理方式,提高地基承载力及其抗剪强度。但对于深度超过40m厚的深厚软弱覆盖层,在其上修建高土石围堰等临时建筑物时,不具备开挖置换的施工条件,同时围堰修建完成后坝基开挖形成综合高边坡,在围堰填筑期及围堰挡水期,围堰结构面临沉降变形大、边坡稳定问题突出等技术难题。
在天然河床覆盖层上修建土石围堰,围堰上下游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均小于1,不满足安全要求,在上部土石围堰的重力作用下,覆盖层会产生超孔隙水压力,由于渗透性低,超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长,有的长达几十年,超孔隙水压力的作用,大幅降低土体内有效应力,进而降低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土石围堰稳定性。因此需要对中部湖相沉积覆盖层全部处理,常规的软弱地基处理方式中,排水板、砂桩、高喷灌浆、深层搅拌桩等处理深度不能满足工程需求;采用地下连续墙结构,工程量大,结构受力复杂,投资较大,施工也较为困难。
针对此类情况,常见处理方式就有技术瓶颈,比如施工工法不适宜覆盖层深厚的条件、加固措施不适应地基物理特性、加固效果不能促使土体排水固结提高承载力、加固措施造价高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厚覆盖层地基结构,以解决土体排水固结缓慢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深厚覆盖层地基结构,该地基结构包括土石围堰和位于所述土石围堰下方的地基覆盖层;
所述地基覆盖层包括上层的砂砾石层或人工填筑透水层,中层的湖相沉积覆盖层以及下层的古河床砂砾石层;
所述土石围堰的上游布置防渗墙,所述土石围堰的下游设置降水管井;
所述防渗墙和降水管井之间的所述地基覆盖层内设有多根散粒体桩。
进一步,所述散粒体桩下部伸入所述古河床砂砾石层内。
再进一步,所述散粒体桩连通所述地基覆盖层的上层与下层。
更进一步,所述散粒体桩为碎石桩。
此外,所述防渗墙贯穿土石围堰和地基覆盖层,且与河水的流动方向垂直。
此外,所述降水管井底部与古河床砂砾石层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223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压管道设备下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泥生产原料输送防堵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