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鼻腔快速止血通气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620542.0 | 申请日: | 2021-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843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韩泽利;金莹玉;万吴汉徽;邹艺辉;沈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A61B17/24;A61M31/00;A61M2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品慧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2 | 代理人: | 张晨光 |
| 地址: | 100047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鼻腔 快速 止血 通气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鼻腔快速止血通气装置,包括挤压气囊和容器,所述挤压气囊外表面上设置有止血因子,所述挤压气囊内部设置有贯穿的气道;所述容器内具有反应物,所述反应物与止血因子反应生成凝胶状物质;本实用新型的通过挤压气囊的设置,可随鼻腔形状而膨胀,满足鼻腔内不规则形状的充填;在使用时将反应物与止血因子反应塞入鼻腔内生成凝胶状物质,有利于血小板聚集,快速形成血凝块,同时可使出血部位周围形成浸润环境,加速上皮组织形成,促进创面的愈合,从而减少和避免粘连及后期的瘢痕形成,可避免再出血及取出时患者的痛苦;通过贯穿的气道,能够在挤压气囊填充到鼻腔后保证鼻腔的通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鼻腔快速止血通气装置。
背景技术
鼻包括外鼻、鼻腔及鼻窦,血运十分丰富,且与颅脑、眼眶及口腔等周边重要结构紧密相邻,战伤、交通伤及各种自然灾害导致鼻面部外伤后常有严重出血,甚至因出血并发休克、窒息及误吸,故对鼻出血的救治应首先注意止血,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现有技术中采用鼻腔医用PVF止血纱:此医用材料用于鼻出血的治疗,鼻腔手术后的填塞和经鼻腔给药的缓释载体,它具有高度吸收性,吸液后迅速膨胀为具有高弹性的海绵体,依填塞部位形状充满鼻腔,提供均匀的支撑和压迫;虽然医用海绵PVF止血纱为其中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仍有许多不足,包括:第一、术后填塞PVF后,鼻腔完全不通气,其吸血完全膨胀后支撑力大,术后当日患者多诉憋气,口感,头痛,眼眶痛;第二、对于医用海绵PVF止血纱取出时吸足血液,压力很大,患者痛苦程度很大,对于年龄小的患者更有可能造成心理上的阴影;第三、医用海绵PVF止血纱功能只有压迫鼻腔达到止血的目的,海绵表面无活性物质等促进术后粘膜愈合的分子成分;第四、医用海绵PVF止血纱不能因不同患者设计不同的填塞压力,不能个性化填塞达到止血效果,其次由于压力不可调,容易并发粘膜因受压力过大或者时间过长而导致粘膜缺血坏死。
因此,研发一款携带方便、操作简便、止血及通气同时兼顾的快速止血材料势在必行,同时也有助于提升野外急救的成功率;其次临床鼻腔鼻窦手术后的填塞止血,在兼顾止血效果的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提升舒适度也同样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快速止血减少瘢痕形成且通气的鼻腔快速止血通气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鼻腔快速止血通气装置,包括挤压气囊和容器,所述挤压气囊外表面上设置有止血因子,所述挤压气囊内部设置有贯穿的气道;
所述容器内具有反应物,所述反应物与止血因子反应生成凝胶状物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挤压气囊的设置,由于挤压气囊柔软,有较好弹性和适形性,可随鼻腔形状而膨胀,满足鼻腔内不规则形状的充填,止血效果佳;且通过止血因子,可通过激活血小板刺激血管的再生,减少痂皮的形成,在使用时将反应物与止血因子反应塞入鼻腔内生成凝胶状物质,有利于血小板聚集,快速形成血凝块,同时可使出血部位周围形成浸润环境,加速上皮组织形成,促进创面的愈合,从而减少和避免粘连及后期的瘢痕形成,可避免再出血及取出时患者的痛苦;通过贯穿的气道,能够在挤压气囊填充到鼻腔后保证鼻腔的通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鼻腔快速止血通气装置的挤压气囊、感应气囊以及阀门的配合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使用于人体鼻腔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1、挤压气囊;2、通气管;3、感应气囊;4、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和图2,一种鼻腔快速止血通气装置,包括挤压气囊1和容器,所述挤压气囊1外表面上设置有止血因子,所述挤压气囊1内部设置有贯穿的气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205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走线架和接地网的安全型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家具用板材传输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