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顶压球囊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619808.X | 申请日: | 2021-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70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 发明(设计)人: | 田学敏;高前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广州卫视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A61M1/00 |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别亮亮 |
| 地址: | 450007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顶压球囊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顶压球囊,包括球囊本体,球囊本体设有朝向视网膜设置的第一抵触面,第一抵触面的轮廓形状与视网膜的轮廓形状相匹配。当将顶压球囊的球囊本体植入眼球过程中,使得球囊本体的第一抵触面朝向视网膜,植入完成后,由于第一抵触面的轮廓形状与视网膜的轮廓形状相匹配,使得球囊本体的第一抵触面能够与视网膜相互贴合,进而能够紧密的与视网膜配合,增大了球囊本体与视网膜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使得顶压球囊在使用过程中球囊本体不会轻易的相对视网膜发生移动,保证顶压球囊使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球囊本体在眼部肌肉的带动下也能发生同步移动,长时间的使用也不会发生相对偏移,防止造成眼部异物感或不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视觉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顶压球囊。
背景技术
视网膜脱离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会严重影响视力,甚至会导致失明,例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为了治愈视网膜脱离,传统的方式为采用巩膜扣带术(环扎和外加压)和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传统的方式存在易相对视网膜发生移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易相对视网膜发生移动的问题,提供一种顶压球囊。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顶压球囊,包括球囊本体,所述球囊本体设有朝向视网膜设置的第一抵触面,且所述第一抵触面的轮廓形状与所述视网膜的轮廓形状相匹配,使所述第一抵触面能够与所述视网膜贴合设置。
上述实施例的顶压球囊,当将顶压球囊的球囊本体植入眼球过程中,使得球囊本体的第一抵触面朝向视网膜,植入完成后,由于第一抵触面的轮廓形状与视网膜的轮廓形状相匹配,从而使得球囊本体的第一抵触面能够与视网膜相互贴合,进而能够紧密的与视网膜配合,增大了球囊本体与视网膜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使得顶压球囊在使用过程中球囊本体不会轻易的相对视网膜发生移动,保证顶压球囊使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球囊本体在眼部肌肉的带动下也能发生同步移动,长时间的使用也不会发生相对偏移,防止造成眼部异物感或不适。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球囊本体设有朝向视网膜凸设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设有所述第一抵触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球囊本体设有与所述第一抵触面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二抵触面、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抵触面与所述第二抵触面之间的第三抵触面,且所述第三抵触面与所述第一抵触面及所述第二抵触面均圆弧过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球囊本体设有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及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及所述第四侧面依次连接围设成所述第三抵触面,且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及所述第四侧面之间均圆弧过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球囊本体设有用于容纳填充介质的填充腔,且所述填充介质填充至所述填充腔内时,能够使所述球囊本体的体积变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球囊本体的外侧壁设有与所述填充腔连通的引流组件,所述引流组件与所述第一抵触面错位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组件包括引流管及引流阀,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填充腔连通,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引流阀连通,且所述引流管与所述球囊本体的连接部位与所述第一抵触面错位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球囊本体的外侧壁还设有用于将所述球囊本体与外界连接的连接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连接凸耳,所述连接凸耳设有连接孔,且至少两个所述连接凸耳均设置于所述球囊本体的同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连接凸耳设置于所述引流组件的两侧并关于所述引流组件对称设置。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广州卫视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广州卫视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198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