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重症患者智能训练呼吸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08337.2 | 申请日: | 202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257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王懋;周好;王俊;彭科;陈庆才;王扬;陈军;稽富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3B23/18 | 分类号: | A63B23/18;A63B71/06 |
代理公司: | 南通毅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6 | 代理人: | 任毅 |
地址: | 21500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症 患者 智能 训练 呼吸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症患者智能训练呼吸设备,包括:中控电脑和智能呼吸面罩,中控电脑对制氧机、灭菌蒸馏水阀、氧气控制阀、混合器、流量阀进行操控,智能呼吸面罩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二氧化碳传感器和氧气传感器,智能呼吸面罩的进气口与气压泵的出气口连通,气压泵的进气口通过流量阀与氧气控制阀的出气口接通,气压泵的底部安装有智能智能面罩控制芯片,中控电脑的输入端与血压传感器、心电传感器、脉氧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氧气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本设备主要自主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人体生物钟、以及周围环境因素多方面进行对重症患者的呼吸锻炼,达到快速提高患者恢复健康的速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症患者智能训练呼吸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大部分(昏迷)重症患者缺乏自主呼吸能力和意识,吸氧是维持其生命的主要方式之一,不同的医生给出的吸氧方式、吸氧量、吸氧条件有所不同,至此会导致患者的治疗疗效和预后恢复情况层次不齐。当普通鼻导管流量大于6ml/min时,未达到理想湿化的高冷流量气体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包括额窦的疼痛、鼻腔面膜干燥、出血。面罩吸氧会对病人造成闭塞感,输出流量太小可能会造成呼吸性酸中毒。此外,患者在每个生物钟的时间段(白天、饭后、晚上睡眠)和健康恢复不同情况所需的氧气摄入量会不同,而持续的高浓度氧摄入量,会导致患者呼吸功能减弱,而持续低浓度的氧摄入量,会产生血氧饱和度不足的情况。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重症患者智能训练呼吸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症患者智能训练呼吸设备,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重症患者智能训练呼吸设备,包括:中控电脑和智能呼吸面罩,所述中控电脑对制氧机、灭菌蒸馏水阀、氧气控制阀、混合器、流量阀进行操控,所述灭菌蒸馏水储存罐设有两个,所述制氧机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一个所述灭菌蒸馏水储存罐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制氧机的出气口通过所述灭菌蒸馏水阀与所述混合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混合器的出气口通过另一个所述灭菌蒸馏水储存罐与氧气控制阀的进气口连通;
所述智能呼吸面罩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二氧化碳传感器和氧气传感器,所述智能呼吸面罩的进气口与气压泵的出气口连通,所述气压泵的进气口通过所述流量阀与所述氧气控制阀的出气口接通,所述气压泵的底部安装有智能智能面罩控制芯片,所述中控电脑的输入端与血压传感器、心电传感器、脉氧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氧气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患者肩部佩戴血压传感器,胸部佩戴心电传感器,手指佩戴脉氧传感器,中控电脑输入有该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的相关情况,中控电脑上带有显示心率、血压、脉氧的监护显示器,中控电脑能够获取实时的时间情况、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情况,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根据所获取的患者信息和周围环境信息,并根据患者智能呼吸面罩中的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以及智能智能面罩控制芯片获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信息,中控电脑自动控制制氧机的氧气浓度和氧气控制阀的流量大小,中控电脑控制灭菌蒸馏水阀的流量大小在混合器中改变与氧气的混合比例,并通过调节气压泵和流量阀的大小使患者进行被动呼吸训练。
优选的,所述中控电脑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底板的顶部左侧,所述氧气控制阀安装在中控电脑的底部,所述灭菌蒸馏水阀安装在所述氧气控制阀的底部,所述混合器安装在所述氧气控制阀的左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中控电脑、灭菌蒸馏水阀、氧气控制阀和混合器具体位置进行限定。
优选的,所述两个所述灭菌蒸馏水储存罐通过支架由上至下依次安装在所述底板的右侧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灭菌蒸馏水储存罐的具体位置进行限定。
优选的,所述制氧机安装在所述底板的右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083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台真空吸附自动填充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两箱式冲击试验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