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稳定的实木地板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05872.2 | 申请日: | 202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85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刘登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万里木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5/04 | 分类号: | E04F15/04;E04F15/02;E04F1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稳定 实木 地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稳定的实木地板,涉及木地板技术领域,旨在解决传统实木地板芯层稳定性差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固定连接的底层、芯层和面层,芯层包括依次固定的若干木条,相邻两个木条之间设有若干加强部,加强部与木条之间存在推动相邻两个木条相互靠近的作用力。本实用新型中耐磨层的材质设置为三氧化二铝,利用该类新型材料具有耐磨性稳定的特点来增强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木地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结构稳定的实木地板。
背景技术
实木地板是天然木材经烘干、加工后形成的地面装饰材料。又名原木地板,是用实木直接加工成的地板,它具有木材自然生长的纹理,能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同时具有脚感舒适和使用安全的特点,是卧室、客厅、书房等地面装修的理想材料。
传统的实木地板通常由多层相互粘接而成,通常包括芯层、面层和底层,芯层通常是由多根木条拼接,多根木条之间通常仅通过胶水粘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胶水粘接的方式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存在老化的问题,随着胶水的老化会使得胶水的粘接效果逐渐减弱,使得相邻木条之间的间隙变得越来越大,进而会使得结构内部的胶水更加容易老化,使得结构整体变得十分不稳,因而设置一种加强相邻木条之间连接关系稳定的结构就很有必要。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实木地板,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提高实木地板整体稳定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结构稳定的实木地板,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固定连接的底层、芯层和面层,所述芯层包括依次固定的若干木条,相邻两个所述木条之间设有若干加强部,所述加强部与木条之间存在推动相邻两个所述木条相互靠近的作用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底层、芯层和面层的共同作用,构成了实木板的整体结构,进而确保结构整体功能的实现,将芯层设置为多个木条构成的结构,该结构的设置可以避免将芯层设置为整块木板的结构,使得芯层内部存在应力,进一步确保芯层整体功能的稳定,通过加强部的设置确保相邻的木条之间存在作用力,在加强部产生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实现对相邻木条的推动,确保相邻木条之间贴合状态的稳定,进而增强结构整体功能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两个所述木条之间开设有相互连通并供加强部穿入的放置槽,所述加强部包括中间杆,所述中间杆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与中间杆相互垂直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固定连接与放置槽相互卡接的推动杆,所述推动杆与中间杆之间存在维持推动杆长度方向的中间面与中间杆长度方向的中间面重合的作用力,当所述加强部置于放置槽内时,所述推动杆长度方向的中间面与中间杆长度方向的中间面相互交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中间杆长度方向的中间面与推动杆长度方向的中间面相互交叉时,中间杆与推动杆之间存在维持中间杆中间面与推动杆中间面朝向重合状态变化的作用力,由于推动杆与放置槽之间相互卡接,因而放置槽的设置会限制推动杆的复位,进而通过推动杆与放置槽的贴合推动相邻的木条相互移动,使得相邻木条之间的相对关系变得更加稳定,进一步增强芯层以及结构整体功能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位于中间杆上下两侧的所述转动杆上均套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中间杆和推动杆固定连接,当所述弹性件处在自然状态时,所述中间杆长度方向的中间面与推动杆长度方向的中间面保持重合的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形变的弹性件产生的弹力来驱动推动杆转动,驱动杆通过与放置槽的贴合,实现对木条的推动,使得相邻木条贴合的状态更加稳定,进一步加强结构整体功能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芯层的顶底面上均沿木条的宽度方向开设有若干穿线槽,所述穿线槽内穿设有加强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万里木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万里木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058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