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电动车充电站新型防雨棚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605831.3 | 申请日: | 2021-07-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202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 发明(设计)人: | 吴陵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正为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H6/00 | 分类号: | E04H6/00;E04H6/42;E03B3/02;E03F5/10;E03F5/18;E04F10/08;B60S3/04;B60L53/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刘希豪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电动车 充电站 新型 雨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电动车充电站新型防雨棚,包括支撑杆以及在支撑杆顶端固定连接的遮雨板,还包括载车板;所述载车板固定连接在支撑杆的底端,所述载车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内开设有储存槽,所述载车板上开设有流水通道和进液孔,所述流水通道和进液孔相连通,所述流水通道与储存槽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下雨天雨水滴至载车板上或者将电动车推至载车板上轮胎上附着水的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雨棚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电动车充电站新型防雨棚。
背景技术
防雨棚,是在多雨的夏、秋季节,利用塑料薄膜等覆盖材料,扣在大棚或小棚的顶部,任其四周通风不扣棚或扣防虫网,使作物免受雨水的直接淋洗。防雨棚安装在电动车充电站实现了对电动车充电时的防水作用,然而现有的智能电动车充电站防雨棚在电动车充电时实现了防护作用,然而由于雨天将车推至防雨棚内时,电动车的轮胎等部分仍然附着有雨水,因此将电动车推至防雨棚内时其车底部仍然会积累较多的雨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电动车充电站新型防雨棚,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电动车充电站新型防雨棚,包括支撑杆以及在支撑杆顶端固定连接的遮雨板,还包括载车板;
所述载车板固定连接在支撑杆的底端,所述载车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内开设有储存槽,所述载车板上开设有流水通道和进液孔,所述流水通道和进液孔相连通,所述流水通道与储存槽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存槽内活动放置有装料盒,所述装料盒内放置有活性炭,所述装料盒上开设有第一进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装料盒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盒盖,所述盒盖上开设有第二进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盒盖通过铰链转动连接在装料盒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流水通道与储存槽的连通处设置有单向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存槽的出口处螺纹连接有圆柱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板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喷头,所述喷头通过管道与储存槽连通,所述储存槽内活动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与储存槽相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板上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的一端穿过储存槽并位于隔板的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下雨天当雨水滴至载车板上时或者将电动车推至载车板上轮胎上附着水的利用,由于位于载车板上的水通过第二进孔进入装料盒的内部,由于装料盒内放置有活性炭,从而实现了净化处理,净化后的水通过第一进孔流至储存槽内。
当需要对储存槽内储存的水进行利用时,即需要对电动车的轮胎进行冲洗时,作人员手动推动推板,通过推板实现压板移动,由于压板与储存槽相配合,因此在压板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实现将储存槽内的水通过管道流至喷头,通过喷头将水喷至电动车的轮胎上,实现对轮胎进行冲洗。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下雨天雨水滴至载车板上或者将电动车推至载车板上轮胎上附着水的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智能电动车充电站新型防雨棚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一种智能电动车充电站新型防雨棚中隔板和载车板的内部连接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一种智能电动车充电站新型防雨棚中装料盒和盒盖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正为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正为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058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紧凑型汽车洗涤壶总成
- 下一篇:一种醚化装置热能综合再利用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