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够消除轴电流的电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603997.1 | 申请日: | 2021-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00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 发明(设计)人: | 委凯琪;邓俊峰;赵铃;罗骁;彭再武;刘文弢;向科鹏;朱曦;彭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沙中车智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11/40 | 分类号: | H02K11/40;H02K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刘文博 | 
| 地址: | 412007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消除 电流 电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具体是一种能够消除轴电流的电机,包括电机轴、端盖和旋变盖板,电机轴非传动端的端面上开设安装孔,安装孔配合安装导电机构的一端,旋变盖板上设置弹性导电部件的一侧,导电机构的另一端始终与弹性导电部件的另一侧相触,端盖上设置环形的密封板,密封板与电机轴非传动端的周圈外壁之间设置连接板,密封板和连接板均位于端盖和弹性导电部件之间。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降低轴承因轴电流引发轴承电腐蚀导致的轴承失效,增加轴承使用寿命;由于导电机构始终与弹性导电部件相触,两者磨损会产生磨屑,密封板和连接板能够隔绝磨屑,避免磨屑进入和污染电机内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具体是一种能够消除轴电流的电机。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用永磁电机在变频时,在电机转子轴、轴和轴承之间会产生轴电压,当轴电压累积到轴承最大承受值时,会击穿轴承并在轴承内部放电,进而产生电蚀现象,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增加整个电机的维修成本。
目前为了预防电机轴承因轴电压产生的电腐蚀现象的发生,一般采用加装接地环的方式消除轴电流。但是由于在接地环上,环形导电纤维束用量多,造价高,长时间使用的可靠性未知,产生的磨损颗粒容易污染电机内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电机轴承因轴电流引发轴承电腐蚀导致的轴承失效,以及磨损颗粒容易污染电机内部,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消除轴电流的电机,其能够有效降低轴承因轴电流引发轴承电腐蚀导致的轴承失效,避免磨损颗粒污染电机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为一种能够消除轴电流的电机,包括电机轴、端盖和旋变盖板,电机轴非传动端的端面上开设安装孔,安装孔配合安装导电机构的一端,旋变盖板上设置弹性导电部件的一侧,导电机构的另一端始终与弹性导电部件的另一侧相触,端盖上设置环形的密封板,密封板与电机轴非传动端的周圈外壁之间设置连接板,密封板和连接板均位于端盖和弹性导电部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密封板和旋变盖板通过螺栓一起固定在端盖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密封板为铝板,连接板为环状的橡胶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电机构有空心螺栓、导电套和导电纤维束,空心螺栓配合安装在安装孔内,导电套安装在空心螺栓内,导电纤维束的一端安装在导电套内,导电纤维束的另一端伸出空心螺栓并始终与弹性导电部件的另一侧相触。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电纤维束的另一端浸有导电胶。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电套与空心螺栓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电纤维束的另一端伸出空心螺栓的长度为3-5mm。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电纤维束为碳纤维集束刷、金属纤维或导电高分子纤维。
进一步地,所述的弹性导电部件有导电弹簧和导电金属片,导电弹簧的一端与旋变盖板固定连接,导电金属片的一侧与导电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导电金属片的另一侧始终与导电机构的另一端相触。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电金属片为铝片或不锈钢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导电部件使得导电机构能够始终与其相触,从而使电机轴可以持续通过导电机构和弹性导电部件将轴电流传输至旋变盖板,能够有效降低轴承因轴电流引发轴承电腐蚀导致的轴承失效,增加轴承使用寿命;由于导电机构始终与弹性导电部件相触,两者磨损会产生磨屑,密封板和连接板能够隔绝磨屑,避免磨屑进入和污染电机内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放大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电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导电部件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沙中车智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沙中车智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039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