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602595.X | 申请日: | 2021-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95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水利电力技工学校) |
| 主分类号: | G08B21/12 | 分类号: | G08B21/12;G08B21/16;G08B21/18;G08B21/20;G08B7/06;G08B25/10;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余凯欢 |
| 地址: | 51092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bim 装配式 建筑 构件 智能 管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系统,包括施工环境监控模块、控制模块以及报警模块;其中,所述施工环境监控模块包括定位单元、测温单元、电流检测单元、测湿单元、扬尘探测器、磁场探测器和气体探测器;所述报警模块包括照明单元和语音单元;所述定位单元的输出端、测温单元的输出端、电流检测单元的输出端、测湿单元的输出端、扬尘探测器的输出端、磁场探测器的输出端和气体探测器的输出端均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照明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语音单元的输入端。本实用新型丰富了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系统的功能,能够对施工环境进行全方位监控,可广泛应用于物联网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是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关于BIM技术: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BIM是继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之后,出现在工程建设行业的又一重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将引发建筑行业一次技术性革命。该技术利用数字建模软件,提高项目设计、建造和管理的效率,并能给相关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关于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早期的装配式建筑外形比较呆板,千篇一律。后来人们在设计上做了改进,增加了灵活性和多样性,使装配式建筑不仅能够成批建造,而且样式丰富。
目前的装配式建筑管理系统功能不够完善,无法针对施工环境进行全方位监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功能完善的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系统,包括施工环境监控模块、控制模块以及报警模块;
其中,所述施工环境监控模块包括定位单元、测温单元、电流检测单元、测湿单元、扬尘探测器、磁场探测器和气体探测器;
所述报警模块包括照明单元和语音单元;
所述定位单元的输出端、测温单元的输出端、电流检测单元的输出端、测湿单元的输出端、扬尘探测器的输出端、磁场探测器的输出端和气体探测器的输出端均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照明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语音单元的输入端。
可选地,所述测温单元包括热敏电阻、滑动变阻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继电器、三极管、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蜂鸣器以及电源,所述热敏电阻的一端连接滑动变阻器的第一固定端,所述滑动变阻器的第二固定端分别连接蜂鸣器的一端和电源的一端,所述滑动变阻器的调节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的基极,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控制器的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第三电阻的一端和第一电容器的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四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第一电容器的另一端和第五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和第六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容器的一端,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第二电容器的另一端和蜂鸣器的另一端,所述热敏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继电器控制器的另一端和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的另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水利电力技工学校),未经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水利电力技工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025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床单位清洁器
- 下一篇:一种具有回收功能的钟表零件加工用定位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