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悬挂式秸秆粉碎还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93413.7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91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赵守干;邓衍夫;王川;邓传虎;韩铁;王丽伟;乔艳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邓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3/08 | 分类号: | A01D43/08;A01F29/04;A01F29/10;A01F29/12 |
代理公司: | 合肥超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6 | 代理人: | 余红 |
地址: | 234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挂 秸秆 粉碎 还田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挂式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包括拆卸连接在联合收割机尾部的箱体,所述箱体内转动连接有带有刀片的转动轴,箱体外壁上安装有电机一,电机一伸出端与转动轴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下方的箱体内安装有筛网,筛网下方的箱体上开设有出料口;所述箱体右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L型支板,L型支板下端固定连接有横板,横板上依次设置有集风罩和风机一,风机一出气端通过管道与集风罩连接,集风罩位于出料口右下方;所述箱体顶部安装有集料斗,集料斗顶部连接有输料管,输料管另一端与联合收割机的秸秆出口连接。通过该装置的设置,农民无需集中收集,直接进行秸秆还田,从而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约了劳动力,提了种植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挂式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背景技术
秸秆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如今小麦的收割一般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收割产生的秸秆通过联合收割机的秸秆出口,排在田间。农民为了不影响下一季的农作物种植,需要对秸秆集中收集,有的甚至直接进行焚烧。秸秆收集一般还是通过人工进行收集,而秸秆分散在田间,集中收集不仅难度较大,而且还需要耗费大量劳动力。因此,发明一种悬挂式秸秆粉碎还田装置,直接将联合收割机排出的秸秆进行粉碎还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悬挂式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一种悬挂式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包括拆卸连接在联合收割机尾部的箱体,所述箱体内转动连接有带有刀片的转动轴,所述箱体外壁上安装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伸出端与转动轴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下方的箱体内安装有筛网,筛网下方的箱体底板上开设有出料口。所述箱体右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L型支板,所述L型支板下端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上依次设置有集风罩和风机一,风机一出气端通过管道与集风罩连接,集风罩位于出料口右下方。所述箱体顶部安装有集料斗,所述集料斗顶部连接有输料管,所述输料管另一端与联合收割机的秸秆出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挂钩,箱体通过挂钩悬挂在联合收割机尾部。
进一步地,所述集料斗内转动连接有带有拨料杆的拨料滚筒,所述集料斗外壁上安装电机二,所述电机二输出端与拨料滚筒一端固定连接,带动拨料滚筒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输料管顶板上从左至右安装有多个风机二,所述风机二出气端安装有Z型输气管,Z型输气管另一端伸入到输料管,开口面向箱体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横板位于出料口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该装置的设置,该装置悬挂在联合收割机尾部,通过输料管与联合收割机佛的秸秆出口相连,联合收割机排出的秸秆,直接输送到箱体进行粉碎,农民无需集中收集,直接进行秸秆还田,从而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约了劳动力,提了种植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箱体1,转动轴11,挂钩12,电机一13,筛网14,出料口15,L型支板16,横板161,集风罩17,风机一18,集料斗2,拨料滚筒21,电机二22,输料管3,风机二31,Z型输气管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邓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邓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934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