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链传动的推动式鱼类前处理自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88252.2 | 申请日: | 202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02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谷丽宪;黄磊;傅佳翌;曹浩;龙长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2C25/14 | 分类号: | A22C25/14;A22C25/08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李末黎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链传动 推动 鱼类 处理 自动装置 | ||
一种基于链传动的推动式鱼类前处理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机架上方安装有链传送机构,链传送机构上间隔布置有推动板,推动板运行到链传送机构的下半段时伸入到两夹板的间隔内,机架下方间隔布置有弹性夹板,弹性夹板对鱼体夹持;链传送机构一侧安装有多组去鳞辊刀,去鳞辊刀通过电机驱动;在机架上沿输送方向还依次设置有剖切刀盘、腹部撑开头及弹性的刮钩,依次用于对鱼体进行剖切、去内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链传动的推动式鱼类前处理自动装置,可对鱼自动去鳞、剖切、去脏,提高前期鱼加工的自动化水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类前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链传动的推动式鱼类前处理自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淡水鱼产业正面临着产量大、加工率低的困境,严重制约了中国淡水鱼产业的商业化发展。我国淡水鱼产量占世界淡水产品总产量的 60%以上,然而淡水鱼产品加工率占生产总量却不到15%。对比我国的淡水鱼养殖产量的迅猛发展,我国淡水鱼加工工业的发展较为滞后。由于淡水鱼加工装置方面较少,特别是淡水鱼前处理设备,国内很多菜市场、商场超市内依然是以人工宰杀活鱼为主,再进行销售。本装置集去鳞、剖切、去脏等功能于一体;拉近与国际同类产品在性能上的差距;增加可调节性,使其适用于多种鱼类,减少人工辅助操作。符合淡水鱼产业向加工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的目标,有效填补市场空白,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企业加工效率,加大淡水鱼产品加工规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链传动的推动式鱼类前处理自动装置,集去鳞、剖切、去脏等功能于一体,使鱼类处理机械化,为鱼类前处理加工提供极大的便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链传动的推动式鱼类前处理自动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安装有鱼体输送机构、鱼体去鳞机构、鱼体剖切机构、鱼体去内脏机构;
所述鱼体输送机构包括间隔布置的夹板,两夹板相背一侧固定有导杆,导杆上套有压缩弹簧,导杆另一端自由穿过机架上的安装板后与螺母螺纹连接;所述机架上方安装有链传送机构,链传送机构上间隔布置有推动板,推动板运行到链传送机构的下半段时伸入到两夹板的间隔内;
所述鱼体去鳞机构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多组去鳞辊刀,去鳞辊刀下端同轴连接有齿轮,各个相邻齿轮之间相互啮合,其中一个齿轮通过电机驱动;
所述鱼体剖切机构包括剖切刀盘,剖切刀盘通过电机驱动,剖切刀盘上端部分伸入到两夹板的间隔中;
所述鱼体去内脏机构包括腹部撑开头,腹部撑开头伸入到鱼肚内并将鱼肚张开,腹部撑开头一侧设有刮钩,刮钩通过拉伸弹簧连接并倾斜指向腹部撑开头,刮钩伸入到鱼肚内将内脏钩出。
两侧的去鳞辊刀一共为六组,每侧各为三组。
鱼体输送机构尾部固定有锥形的去黑膜辊,去黑膜辊与电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链传动的推动式鱼类前处理自动装置,具有以下技术效果:可在潮湿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仿形推动式链输送机构的设计减少鱼体与输送机构的接触,减少机器对鱼体的损伤;多对去鳞辊轮的使用可以高效去除鱼鳞;鱼体腹部撑开头可以撑开鱼体受切割的腹部,便于后续加工的进行;鱼体去脏机构采用弹簧连接勾型去脏器的设计,利用弹簧的弹力带动勾型去脏器去除鱼体内脏,这种方法可以完整地去除内脏,防止破坏内脏影响鱼肉品质;鱼体去黑膜辊可以进入鱼体腹腔,通过高速旋转带动刷毛高效去除鱼体腹腔内难以去除的黑膜以及残余内脏;整套装置可为鱼类前处理加工提供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882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