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快速逃生的防盗门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582957.3 | 申请日: | 2021-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082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司国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春歌门窗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6B5/11 | 分类号: | E06B5/11;E06B7/28;E06B7/32;E05C1/10;G08B17/10;G08B7/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65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逃生 防盗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快速逃生的防盗门,包括防盗门本体、智能锁和固定框,智能锁固定在防盗门本体一侧的中部,固定框位于卡孔的内部,固定框通过四个固定机构与防盗门本体固定连接,固定机构包括第一限位环、T形卡块、第一弹簧、凹槽和第一拨动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第一弹簧,通过第一弹簧对T形卡块施加一个弹力,使得T形卡块的顶端卡合连接在卡槽的内部,从而将固定框固定在防盗门本体中的卡孔中相比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此种固定方式方便将固定框拆卸下来,利于固定框的及时拆卸维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盗门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快速逃生的防盗门。
背景技术
防盗门是指配有防盗锁,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抵抗一定条件下非正常开启,具有一定安全防护性能并符合相应防盗安全级别的门,而现有的防盗门存在以下的问题:
1、在安装用于固定封闭门的固定框时,大多是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将固定框与防盗门之间进行固定,时间久了,螺栓会生锈,这样不方便将其拆卸下来,从而不利于固定框的及时拆卸维修;
2、大多是通过卡扣将封闭门与防盗门之间进行卡合固定,时间久了,卡扣会有可能锁死,这样可能会导致封闭门无法打开,使得居住人员无法及时逃生,最终发生安全事故,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快速逃生的防盗门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逃生的防盗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快速逃生的防盗门,包括防盗门本体、智能锁和固定框,所述智能锁固定在防盗门本体一侧的中部,所述防盗门本体一侧的底端开设有卡孔,所述卡孔内腔顶部的两端和内腔底部的两端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固定框位于卡孔的内部,所述固定框通过四个固定机构与防盗门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限位环、T形卡块、第一弹簧、凹槽和第一拨动块,所述固定框一侧的四个边角处均开设有限位槽,四个所述凹槽分别与四个限位槽连通,所述固定框的内部设置有封闭机构,所述封闭机构包括封闭门、第一固定块、第二限位环、固定环、插杆、第二弹簧、第二固定块、第二拨动块和合页,所述防盗门本体一侧的顶端设置有报警系统,所述报警系统包括放置盒、充电电池、PLC控制器、烟雾传感器和声光报警器。
优选的,所述凹槽开设在固定框顶部的一端,所述第一限位环固定在凹槽内腔的顶端,所述T形卡块的顶端活动贯穿第一限位环并卡合连接在卡槽的内部,所述第一弹簧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弹簧均位于凹槽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分别与第一限位环内腔底部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分别与T形卡块底部的两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拨动块的一侧活动贯穿限位槽并与T形卡块的一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封闭门位于固定框的内部,所述合页有两个,所述封闭门一侧底部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合页与固定框一侧底部的两端铰接,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在防盗门本体一侧的中部,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在封闭门一侧的顶端,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内部中空,所述第二限位环固定在第一固定块内腔的底端,所述插杆的底端依次活动贯穿第一固定块和第二限位环并活动插接在第二固定块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固定环和第二弹簧均位于第一固定块的内部,所述固定环固定套设在插杆中部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弹簧活动套设在插杆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与第一固定块内腔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底端与固定环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拨动块固定在插杆一侧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放置盒固定嵌设在防盗门本体一侧的顶端,所述充电电池固定在放置盒内腔的底端,所述PLC控制器固定在放置盒内腔一侧的中部,所述烟雾传感器和声光报警器并排固定在放置盒内腔一侧的顶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春歌门窗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春歌门窗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829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