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安全座椅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573857.4 | 申请日: | 2021-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983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吴党群;张金龙;丁永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抚州振邦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N2/24 | 分类号: | B60N2/24;B60N2/42;B60R21/20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44000 江西省抚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安全 座椅 | ||
一种汽车安全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带有桌面功能的防护装置,所述座椅本体竖直放置,所述防护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座椅本体的外部的底端,所述防护装置包括折叠装置和桌面装置,所述折叠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座椅本体的外部的底端,所述桌面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折叠装置的顶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安全座椅,具有无安全隐患和操作方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安全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安全性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安全性已经成为当今汽车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座椅在未乘员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的同事,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保护作用,汽车座椅结构可分为靠背、头枕、坐垫、座椅总成与车身相连的固定部件以及座椅上的安全带。汽车安全带能够在车辆发生碰撞或紧急刹车制动时,将乘员紧紧地拴在座椅上,避免二次碰撞,减轻驾乘人员受伤程度,减缓乘客自身惯性,防止乘客被汽车撞击所带来的动荡甩出座位,发生命案。在一般的交通事故中,汽车座椅的安全带的使用,对乘员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对于过于猛烈的碰撞,由于惯性过大,在安全带的束缚下,乘员头部猛烈向前移动,容易发生颈部受伤的状况。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1059151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安全座椅,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汽车安全座椅不能有效保护乘员安全等技术问题。本汽车安全座椅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内设有金属支杆,所述安全座椅还包括用于供乘员穿戴的外骨骼支撑架,所述座椅本体上设有能使外骨骼支撑架与金属支杆吸合的电磁发生器,所述电磁发生器与汽车ECU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可在车辆碰撞中有效控制乘员姿态,降低乘员伤亡概率。
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存在安全隐患和操作不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安全座椅,具有无安全隐患和操作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汽车安全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带有桌面功能的防护装置,所述座椅本体竖直放置,所述防护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座椅本体的外部的底端,所述防护装置包括折叠装置和桌面装置,所述折叠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座椅本体的外部的底端,所述桌面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折叠装置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折叠装置包括压力感应装置、折叠控制装置和支撑架,所述压力感应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座椅本体的底部,所述折叠控制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座椅本体的底端,所述支撑架转动安装在所述座椅本体的底端。
进一步的,所述桌面装置包括放置板、转动装置和限位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折叠装置的顶端,所述放置板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动装置的顶部,所述限位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动装置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收纳槽,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安装在所述折叠装置的顶端,所述第二支撑杆间隔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侧,所述收纳槽固定安装在所述折叠装置的顶端。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的外部包裹有多层缓冲层,用于缓解车辆急刹等情况带来的冲击力,避免撞伤用户。
进一步的,所述座椅本体的内部的两侧设置有安全气囊,所述座椅本体的内部的后面设置有安全气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座椅本体的左右两侧和后面设置安全气囊设置,能够起到无安全隐患的效果;
2.通过防护装置、折叠装置、压力感应装置和桌面装置的设置,能够起到操作方便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一种汽车安全座椅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折叠控制装置、支撑架、放置板、转动装、限位装置、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收纳槽之间的连接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抚州振邦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抚州振邦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738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