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喇叭组件及交互平板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570272.7 | 申请日: | 2021-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566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 发明(设计)人: | 廖金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2;H04R1/02;G06F1/16;G06F3/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28 | 代理人: | 张晓芳 |
| 地址: | 51053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喇叭 组件 交互 平板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喇叭组件及交互平板,该喇叭组件包括喇叭本体、安装件以及连接件,喇叭本体包括第一安装结构,安装件包括第二安装结构,连接件包括基座以及设置于基座的第一固定结构以及第二固定结构,其中,第一固定结构与第一安装结构卡接配合,和/或第二固定结构与第二安装结构卡接配合。该设计中的喇叭本体通过第一固定结构与第一安装结构之间的卡接配合,和/或第二固定结构与第二安装结构之间的卡接配合来实现其与安装件之间的连接固定,相对于相关技术中,采用螺接配合来实现喇叭本体与安装件之间的连接固定而言,大幅度降低喇叭本体与安装件之间的安装与拆卸的难度,以有效地提升喇叭组件的组装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交互平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喇叭组件及交互平板。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喇叭组件包括喇叭本体、喇叭支架以及边框,喇叭本体经由喇叭支架与边框连接,其中,喇叭本体通过螺钉实现与喇叭支架之间的连接,喇叭支架也是通过螺钉来实现与边框之间的连接,也即喇叭本体与边框之间需要进行多次螺接配合才能实现两者的连接固定,造成喇叭组件的组装操作繁琐,组装效率低下。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喇叭组件的组装效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喇叭组件及交互平板,能够有效地提升喇叭组件的组装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喇叭组件;该喇叭组件包括喇叭本体、安装件以及连接件,喇叭本体包括第一安装结构,安装件包括第二安装结构,连接件包括基座以及设置于基座的第一固定结构以及第二固定结构,其中,第一固定结构与第一安装结构卡接配合,和/或第二固定结构与第二安装结构卡接配合。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喇叭组件,喇叭本体通过第一固定结构与第一安装结构之间的卡接配合,和/或第二固定结构与第二安装结构之间的卡接配合来实现其与安装件之间的连接固定,相对于相关技术中,采用螺接配合来实现喇叭本体与安装件之间的连接固定而言,大幅度降低喇叭本体与安装件之间的安装与拆卸的难度,以有效地提升喇叭组件的组装效率。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孔,安装孔开设于喇叭本体,第一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柱以及限位件,固定柱一端连接至基座,固定柱另一端穿过安装孔与限位件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固定柱穿设于安装孔内,限位件设置于固定柱远离基座的一端以用于限制连接件沿固定柱的轴向脱离喇叭本体,从而实现喇叭本体与连接件之间的连接固定,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柱穿设于安装孔中的部分与安装孔的孔壁面过盈配合。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设计安装孔的孔壁面与固定柱的外壁面过盈配合,进一步增强了喇叭本体与连接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安装结构包括卡口,卡口开设于安装件,第二固定结构包括卡扣,卡扣包括连接部以及卡合部,连接部设置于基座,卡合部设置于连接部远离基座的一侧,卡合部穿过卡口且与卡口卡接配合。
基于上述实施例,连接部用于连接卡合部与基座,通过卡合部与卡口卡接配合,来实现卡扣与卡口之间的卡接配合,从而实现连接件与安装件的连接固定,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卡合部包括第一延伸部以及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自连接部远离基座的一端向远离喇叭本体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自第一延伸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向靠近基座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穿过卡口且第二延伸部穿过卡口的一端设置有朝向连接部延伸的钩搭部,钩搭部钩搭于安装件。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以及钩搭部连接形成一个类“挂钩”结构的卡合部,实现与卡口之间的卡接配合,从而便于实现连接件与安装件之间的安装与拆卸。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包括与连接部连接的主板以及连接于主板两侧的侧板,第二延伸部连接于主板远离连接部的一端,且第二延伸部、主板、侧板以及连接部共同围设形成一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702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