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性可拆卸单模扩束光纤连接器端子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61876.5 | 申请日: | 2021-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64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高阳;李凯;王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2 | 分类号: | G02B6/32 |
代理公司: | 沈阳易通专利事务所 21116 | 代理人: | 孙杨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性 可拆卸 单模 光纤 连接器 端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模光纤连接器端子结构技术领域,一种中性可拆卸单模扩束光纤连接器端子,包括内壳体、外壳体、压接环、弹簧和扩束组件,所述内壳体主体呈管状,所述内壳体头段外周面上具有第一凸台,内壳体头段上套装有外壳体,尾段上固定有压接环,所述外壳体、压接环的长度均小于内壳体,外壳体内周面与内壳体外周面之间具有空隙,所述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装在内壳体上,其一端与外壳体的内周面相抵接,另一端与第一凸台相抵接,所述弹簧用于在对接时提供对接力,所述外壳体可沿轴向移动并由所述第一凸台与压接环限制其移动范围,所述扩束组件沿轴向与内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尾段设有卡爪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模光纤连接器端子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性可拆卸单模扩束光纤连接器端子。
背景技术
物理接触是光纤连接器的传光形式的主要连接方式,现有技术中,由于物理接触型连接器光纤与光纤端面是接触的,因此在受到振动时,光纤的端面不断的摩擦,会导致光纤端面受损,增大连接器的插入损耗,因此无法适用于振动频繁的领域;加上连接器反复对接次数过多,光纤端面会受损,连接器损耗增大直至无法实现信号传输,所以物理接触型光纤连接器机械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现单模扩束光纤连接器端子可拆卸,其具有提高连接器维护效率、提高抗污染能力和机械寿命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性可拆卸单模扩束光纤连接器端子,包括内壳体、外壳体、压接环、弹簧和扩束组件,所述内壳体主体呈管状,所述内壳体头段外周面上具有第一凸台,内壳体头段上套装有外壳体,尾段上固定有压接环,所述外壳体、压接环的长度均小于内壳体,外壳体内周面与内壳体外周面之间具有空隙,所述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装在内壳体上,其一端与外壳体的内周面相抵接,另一端与第一凸台相抵接,所述弹簧用于在对接时提供对接力,所述外壳体可沿轴向移动并由所述第一凸台与压接环限制其移动范围,所述扩束组件沿轴向与内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尾段设有卡爪台。
作为优选的,所述扩束组件包括自聚焦透镜、套筒、套管、毛细管和光纤,所述毛细管沿其中心轴线方向穿设有光纤,所述光纤右侧端面与毛细管右侧端面齐平,左侧沿轴向穿出毛细管左端并延伸至压接环内,所述毛细管右侧设有自聚焦透镜,所述光纤右端面、毛细管右端面均与自聚焦透镜的焦点重合,所述毛细管、自聚焦透镜外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外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右侧端面沿轴向延伸至聚焦透镜右端面的外侧,所述套筒左段与内壳体的头段抵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右侧端面与聚焦透镜右侧端面的轴向距离为0.15mm。
作为优选的,所述内壳体尾段具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用于增强抗拉性能。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凸台的数量为两个。
作为优选的,所述光纤与毛细管之间、毛细管与套管之间、自聚焦透镜与套管之间、套管与套筒之间、套筒与内壳体之间均通过环氧胶353ND粘接固定。
作为优选的,所述套筒采用陶瓷材质制成。
作为优选的,所述光纤为单模光纤。
作为优选的,所述自聚焦透镜右端面超出套管右端面0.5mm。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端子生产完后可以直接通过标准型号的取送工具送入符合ARINC-801标准的扩束单模光纤连接器中,实现光信号非接触传输,对灰尘的敏感度较低,同时可以有效避免由于单模光纤端面暴露在外造成损伤,影响光学性能的问题;并且方便对接,可应用于野外、勘探等环境下进行远距离的光信号传输工作。此端子采用自聚焦透镜对单模光纤光斑进行准直,实现非接触式光信号传输,使用过程中要比传统单模光纤连接器端子由于单模光纤端面不接触进而提高了连接器端子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618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