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胶布可调节胃管固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561770.5 | 申请日: | 2021-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337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邱晓敏;李梦芳;沃志敏;方营;韩肖;汤若男;拾丹丹;刘晴晴;高笑;刘婷雅;孟杭;张萌萌;侯洪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A61M25/02 |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6 | 代理人: | 轩丽杰 |
| 地址: | 2210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布 调节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胶布可调节胃管固定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一种无胶布可调节胃管固定装置,包括主固定带、第一副固定带和第二副固定带,所述主固定带前侧面的几何中心处固定设置有固管机构,所述固管机构包括主粘接带,所述主粘接带的侧面粘接有第一固定带以及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一副固定带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勾面,所述第一副固定带的另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毛面;本实用新型,本装置避免了患者鼻翼部分长时间黏贴胶布条,皮肤易出现过敏,溃烂,还避免了由于鼻翼及面颊部易出汗、油腻,胶布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容易从皮肤上滑脱的情况,便于根据患者的头部大小调节松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胶布可调节胃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疗领域中胃管是一种常用的器械,胃管是由鼻孔插入,经由咽部,通过食管到达胃部,多是用来抽胃液,也可以用来往胃里注入液体提供给患者必须的食物和营养,护理时应注意避免胃管污染,以及胃管脱出,导致误吸。
目前的胃管固定主要是采用胶布条直接固定在鼻翼部位,但鼻翼易出汗、油腻,胶布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容易从皮肤上滑脱,而且,患者鼻翼部分长时间黏贴胶布条,皮肤易出现过敏,溃烂,并且不便于根据患者的头部大小调节松紧,因此提出一种无胶布可调节胃管固定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患者鼻翼部分长时间黏贴胶布条,皮肤易出现过敏,溃烂,并且不便于根据患者的头部大小调节松紧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无胶布可调节胃管固定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胶布可调节胃管固定装置,包括主固定带、第一副固定带和第二副固定带,所述主固定带前侧面的几何中心处固定设置有固管机构,所述固管机构包括主粘接带,所述主粘接带的侧面粘接有第一固定带以及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一副固定带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勾面,所述第一副固定带的另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毛面,所述第二副固定带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魔术贴勾面,所述第二副固定带的另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魔术贴毛面。
优选的,所述主固定带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医用棉垫。
优选的,所述主固定带后侧面的几何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医用棉垫。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带以及所述第二固定带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胃管,所述胃管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带、所述第二固定带和主粘接带之间。
优选的,所述主固定带和所述第一副固定带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松紧带。
优选的,所述主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副固定带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松紧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胶布可调节胃管固定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主固定带、固管机构、主粘接带、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第一魔术贴勾面、第一副固定带、第二副固定带、第二魔术贴勾面、胃管、第二魔术贴毛面和第一魔术贴毛面之间的配合设置,使用时,医护人员先反向撕开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把胃管垂直放入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的中部处,再把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拨向相反方向使其与主粘接带粘接,以此来固定胃管,避免了患者鼻翼部分长时间黏贴胶布条,皮肤易出现过敏,溃烂的现象,还避免了由于鼻翼及面颊部易出汗、油腻,胶布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容易从皮肤上滑脱的情况,主固定带可以和第一副固定带、第二副固定带直接连接在一起,第一魔术贴勾面和第一魔术贴毛面绕在患者的脑后,在耳朵上方相互配合粘接在一起,第二魔术贴勾面和第二魔术贴毛面绕在患者的脑后,在耳朵下方相互配合粘接在一起,可以根据患者的头部大小调节魔术贴毛面和勾面粘接的相对位置,便于根据患者的头部大小调节松紧,综上,本装置避免了患者鼻翼部分长时间黏贴胶布条,皮肤易出现过敏,溃烂,还避免了由于鼻翼及面颊部易出汗、油腻,胶布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容易从皮肤上滑脱的情况,便于根据患者的头部大小调节松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未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617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灌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电压质量监测记录仪的供电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