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连墙与现有墙体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55133.7 | 申请日: | 2021-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30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赤鹏涛;赤鹏举;郑顺福;梅亚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E02D31/02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鼎万策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9 | 代理人: | 黄照倩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地 现有 墙体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连墙与现有墙体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埋板和第二预埋板,地连墙体位于现有墙体的下方,现有墙体和地连墙体之间设置有水泥砂浆层,所述第一预埋板用于埋设于现有墙体中,所述第二预埋板用于埋设于地连墙体中,所述第一预埋板和所述第二预埋板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第一预埋板和第二预埋板在连接杆的连接下形成互相牵制的结构;通过在现有墙体中设置有第一预埋板和在地连墙体中设置第二预埋板,从而避免由于外部载荷或温度的变化使得地连墙与现有墙体出现收缩,导致水泥砂浆层与地连墙或地下室墙体之间出现缝隙的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连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连墙与现有墙体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地下连续墙是基础工程在地面上采用一种挖槽机械,沿着深开挖工程的周边轴线,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开挖出一条狭长的深槽,清槽后,在槽内吊放钢筋笼,然后用导管法灌筑水下混凝土筑成一个单元槽段,如此逐段进行,在地下筑成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壁,作为截水、防渗、承重、挡水结构。
当需要在地下室的下方浇筑地连墙时,为了保证水分不会从地连墙与地下室墙体的接缝处渗入至地下室中,需要在地连墙与地下室墙体的接缝处填充水泥砂浆层;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外部载荷或温度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地连墙与现有墙体出现收缩,导致水泥砂浆层与地连墙或地下室墙体之间出现缝隙,进而影响防水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连墙与现有墙体的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地连墙与现有墙体连接处存在渗水风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地连墙与现有墙体的连接结构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第一预埋板和第二预埋板,地连墙体位于现有墙体的下方,现有墙体和地连墙体之间设置有水泥砂浆层,所述第一预埋板用于埋设于现有墙体中,所述第二预埋板用于埋设于地连墙体中,所述第一预埋板和所述第二预埋板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第一预埋板和第二预埋板在连接杆的连接下形成互相牵制的结构,当现有墙体出现收缩的情况时,位于现有墙体中的第一预埋板在第二预埋板的牵制下会向下拉动现有墙体,进而阻挡现有墙体的收缩;同理当地连墙体出现收缩的情况时,位于地连墙体中的第二预埋板在第一预埋板的牵制下会向上拉动地连墙体,进而阻挡地连墙体的收缩;通过在现有墙体中设置有第一预埋板和在地连墙体中设置第二预埋板,从而避免由于外部载荷或温度的变化使得地连墙与现有墙体出现收缩,导致水泥砂浆层与地连墙或地下室墙体之间出现缝隙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地连墙与现有墙体的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所述第一加固板位于所述第一预埋板背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预埋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加固板位于所述第二预埋板背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预埋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预埋板与所述第一加固板之间、所述第二预埋板与所述第二加固板之间通过加固杆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一预埋板的上侧设置第一加固板,使得混凝土能够填充于第一预埋板和第一加固板构成的空间中,进一步增强了第一预埋板在现有墙体中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同理,在第二预埋板的下侧设置第二加固板,使得混凝土能够填充于第二预埋板和第二加固板构成的空间中,进一步增强了第二预埋板在地连墙体中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的,地连墙与现有墙体的连接结构还包括L形板,所述L形板用于设置于现有墙体和地连墙体形成的阴角处,所述L形板的横向部分用于与地连墙体固定连接,所述L形板的竖向部分用于与现有墙体固定连接,所述L形板的横向部分与地连墙体之间、所述L形板的竖向部分与现有墙体之间均开设有长条槽,所述长条槽内设置有遇水膨胀止水条。
有益效果:在L形板的封堵下可以进一步防止水分渗入至现有墙体和地连墙体的缝隙中;如果水分渗透到L形板的横向部分与地连墙体之间、或L形板的竖向部分与现有墙体之间,由于遇水膨胀止水条的存在,遇水膨胀止水条能够吸水膨胀,进而膨胀填充并封堵长条槽,进而防止水分继续渗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551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压往复式刮泥机
- 下一篇: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再生能量变流器及回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