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结构、生物芯片以及基因测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55110.6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573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喆;任世龙;孙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齐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42 | 分类号: | C12M1/42;C12M1/34;C1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娜拉 |
地址: | 610093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结构 生物芯片 以及 基因 装置 | ||
1.一种用于形成分子膜的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基体,所述绝缘基体上形成有储液腔、上下贯通的成膜腔,所述成膜腔的下端与所述储液腔的上端连通,所述成膜腔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截面形成有锐角或直角,所述成膜腔内能够形成分子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膜腔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截面形状为矩形、三角形或者星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膜腔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正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的形状为多棱柱形或者椭圆柱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的形状为圆柱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膜腔向所述储液腔方向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储液腔,或者边缘与所述储液腔的边缘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膜腔向所述储液腔方向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储液腔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体上形成有多个所述储液腔和多个所述成膜腔,所述成膜腔与所述储液腔一一对应,相邻所述储液腔相互阻隔,和/或,相邻所述成膜腔相互阻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体包括:
衬底;
架体,形成在所述衬底上,所述架体与所述衬底围设形成所述储液腔,所述架体的上部形成有所述成膜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
墙体,设置在所述衬底上,所述墙体、所述衬底围设形成上端开口的所述储液腔;以及
盖体,盖设在所述储液腔的所述开口上,所述盖体上形成有所述成膜腔。
11.一种生物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微结构;
电极,设置在所述储液腔的底部,能够与所述储液腔内的液体导电连接,且能够与所述生物芯片外部的电路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生物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包括相互导电连接的打底电极和第一反应电极,所述打底电极设置在所述绝缘基体上,所述第一反应电极能够与所述储液腔内的液体导电连接,所述打底电极与所述生物芯片外部的电路连接,以为所述第一反应电极发生电化学反应提供电子传递路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生物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还包括与所述打底电极导电连接的第二反应电极,所述第二反应电极设置在所述绝缘基体上,所述第二反应电极与所述第一反应电极形成电势差,所述第二反应电极能够与所述成膜腔上方的液体导电连接。
14.一种基因测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微结构,或者包括权利要求11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生物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齐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齐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5511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液式压力试验机
- 下一篇:液冷头与液冷式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