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口鼻腔给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51198.4 | 申请日: | 2021-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12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丁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海涛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5 | 代理人: | 于雅洁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鼻腔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口鼻腔给药装置,包括输药管,所述输药管底端设置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底端设置有药仓,且所述固定管中部设置有调节阀,所述输药管一端设置有气囊,且所述输药管另一端设置有给药头,所述气囊处于输药管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输药管处于连接管一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管处于输药管一端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给药头远离输药管的一端开设有出药口;通过设置了本装置,可以将原本不便涂抹与患者口鼻腔内壁的粉末药品均匀的喷涂在患者口鼻腔内壁,提升了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康复,且本装置既可以通过手动给药也可以电动进行给药,提升了本装置使用时的多样性、适应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鼻腔给药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口鼻腔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人体的口鼻腔壁黏膜丰富, 人口鼻腔黏膜表面积可达150cm2,与小肠的微绒毛相似,鼻黏膜上众多的细微绒毛可极大地增加药物吸收的有效面积,鼻黏膜含丰富的毛细血管,使得药物在口鼻腔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循环,可避免首过效应,但是现有给口鼻腔进行粉末给药时,大多依靠人工使用棉签等工具进行给药,这种给药方式容易对口鼻腔造成损伤,且给药不均,导致治疗效果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口鼻腔给药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口鼻腔给药装置,通过设置了本装置,可以将原本不便涂抹与患者口鼻腔内壁的粉末药品均匀的喷涂在患者口鼻腔内壁,提升了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康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口鼻腔给药装置,包括输药管,所述输药管底端设置有固定管,且所述固定管内部与输药管内部相互连通,所述固定管底端设置有药仓,且所述固定管中部设置有调节阀,所述输药管一端设置有气囊,且所述输药管另一端设置有给药头,所述气囊处于输药管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输药管处于连接管一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管处于输药管一端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内螺纹,且所述第一内螺纹与外螺纹啮合连接,所述给药头远离输药管的一端开设有出药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药仓与固定管为螺纹连接,且所述药仓与固定管内部相互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囊与连接管为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管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给药头与输药管内部相互连通,且所述给药头有输药管为卡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药口与给药头内部相互连通,所述出药口的数量共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出药口均匀分布有给药头远离输药管的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了本装置,可以将原本不便涂抹与患者口鼻腔内壁的粉末药品均匀的喷涂在患者口鼻腔内壁,提升了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康复,且本装置既可以通过手动给药也可以电动进行给药,提升了本装置使用时的多样性、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1、输药管;2、固定管;3、药仓;4、气囊;5、给药头;6、调节阀;7、连接管;8、外螺纹;9、第一内螺纹;10、出药口;11、安装管;12、过滤网;13、第二内螺纹;14、电机;15、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海涛,未经丁海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511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水型工矿灯
- 下一篇:连续式履带抛丸清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