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制桩连接结构以及预制桩连接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46980.7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88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邵国友;陈业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宿迁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5/52 | 分类号: | E02D5/52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廖娜;李锋 |
地址: | 2238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连接 结构 以及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公开了一种预制桩连接结构以及预制桩连接组件,该连接结构包括上外筒(1)和卡接母头(2),上外筒(1)的顶面设置有用于定位待连接上预制桩的定位孔(101);卡接母头(2)螺纹连接在上外筒(1)内,由卡接内筒(201)和设置在其内的弹簧钢材质的上卡口(202)组成,上卡口(202)为与卡接内筒(201)的中轴线垂直的平面结构;上卡口(202)边缘上开设有圆周分布的至少两个豁口(203),各豁口(203)的末端均位于上卡口(202)所在平面的同一个圆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便捷,同时能够抗横向载荷,有效提高两两预制桩之间接桩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制桩连接结构以及预制桩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预制桩,是指在共产过施工现场制成的各种材料、各种形式的桩(如木桩、混凝土方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钢桩等),使用时用沉桩设备将桩打入、压入或振入土中,其中,混凝土预制桩已能承受较大的荷数,坚固耐久、施工速度快,成为现行施工中广泛应用的桩型之一,但是由于受到运输等因素影响,混凝土预制桩只能分节加工,对于使用较长预制柱的施工现场,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就必须对分节的预制桩进行接桩施工。
现有技术中现场接桩需要使用连接件,将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预制件,连接时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接桩过程中需要始终保证两侧预制件的同轴连接,该种接桩方式要求的精度高,施工难度大,工作效率低,且焊口强度较低,抗横向载荷不足,容易发生导致两端的预制件在施工现场的横向载荷作用下发生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桩连接结构以及预制桩连接组件,结构简单,施工便捷,同时能够抗横向载荷,有效提高两两预制桩之间接桩的稳定性。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桩连接结构,包括上外筒和卡接母头,所述上外筒的顶面设置有用于定位待连接上预制桩的定位孔;所述卡接母头螺纹连接在所述上外筒内,由卡接内筒和设置在其内的弹簧钢材质的上卡口组成,所述上卡口为与所述卡接内筒的中轴线垂直的平面结构;所述上卡口边缘上开设有圆周分布的至少两个豁口,各所述豁口的末端均位于所述上卡口所在平面的同一个圆上。
优选地,所述定位孔的内径d1大于所述待连接上预制桩内加强钢筋的外径d2且小于所述待连接上预制桩内加强钢筋底部的定位头的外径d3;所述上卡口的内径d4小于所述待连接下预制桩内加强钢筋顶部的连接头的外径d5且大于所述连接头的脖颈部的外径d6;各所述豁口的末端组成的圆的直径d7略小于所述连接头的外径d5。优选所述直径d7小于所述连接头的外径d5 -0.1~0.1cm且大于所述上卡口的内径d4 0.4~1.2cm;所述上卡口的内径d4小于所述连接头的外径d5 0.05~0.3cm;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连接头能够顺利进入到上卡口内,又能防止连接头滑出上卡口,保证待连接上下预制桩与连接结构之间的卡接稳固。
优选地,所述卡接内筒设置外螺纹,所述上外筒内壁设置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卡接内筒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的配合螺纹连接在所述外筒内壁。使用内外螺纹的方式将卡接母头与上外筒螺纹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受力均匀,应力分散较好,且连接或拆分方便,有效防止卡接母头与上外筒之间在施工现场横向载荷的作用下松动,避免待连接上预制桩因此而与连接结构分离,避免接桩失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宿迁学院,未经宿迁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469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