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保垃圾焚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542658.7 | 申请日: | 2021-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12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 发明(设计)人: | 魏桦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合信志诚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G5/00 | 分类号: | F23G5/00;F23G5/44;F23J15/02;F23J15/04 |
| 代理公司: | 泉州智尚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74 | 代理人: | 伍云萍 |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垃圾 焚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焚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保垃圾焚烧装置,包括焚烧炉、导烟管、排烟风扇、转筒、电机、吸收池、水泵和喷头,其利用电机带动内部设有塔板的转筒旋转,在延缓烟气逸出速度的同时还能够提高烟气经喷头喷出来吸收液的反应程度,提高吸收液对烟气的吸收效果,减少直接排放未充分反应烟气对环境的损害,具有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预期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焚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保垃圾焚烧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是一种较古老的传统的处理垃圾的方法,由于垃圾用焚烧法处理后,减量化效果显著,节省用地,还可消灭各种病原体,将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故垃圾焚烧法已成为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现代的垃圾焚烧炉皆配有良好的烟尘净化装置,减轻对大气的污染,防止重金属、有机类污染物等再次排入环境介质中。回收垃圾焚烧产生的热量,可达到废物资源化的目的。
常见对烟尘的处理方法是将烟尘通入装有能够与烟尘反应、吸收烟尘的洗手池,但由于含有烟尘的气泡会快速从吸收液内逸出,因此通常烟尘在还未完全吸收的情况下就直接排入空气重,会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如何提高吸收液与垃圾焚烧烟气的反应程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垃圾焚烧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焚烧炉、导烟管、排烟风扇、转筒、电机、吸收池、水泵和喷头,所述焚烧炉侧面设有炉门且底部设有炉条,所述导烟管呈U状且左端与所述焚烧炉顶部相连通,导烟管底端设有排屑管,所述排烟风扇安装于导烟管内,所述转筒内部设有数个不规则分布的塔板,所述转筒可转动地安装于导烟管右端与其构成转动副,所述电机与转筒传动连接,所述水泵位于吸收池底部且导烟管底端浸泡于吸收池内,所述喷头位于转筒正上方且水泵出水口与喷头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焚烧炉顶部还设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导烟管的右端口径小于左端的口径。
优选的,所述转筒通过轴承安装于导烟管右端与其构成转动副。
优选的,皮带套设于电机转轴、转筒侧面使其构成传动连接。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环保垃圾焚烧装置,往吸收池内注入吸收液且吸收液的高度超过导烟管底端,此时吸收池内的吸收液能够对高温的废气起到降温效果;打开炉门将垃圾放置于炉条上进行焚烧并打开排烟风扇,垃圾燃烧时产生的烟尘将通过过滤网进入导烟管内,这个过程中过滤网能够对未焚烧充分的碎屑进行阻隔,烟尘最终将通过导烟管右端离开,这个过程中电机和水泵同时运行,水泵将吸收池内的吸收液经喷头喷淋在转筒内部,而电机将会带动与其传动连接的转筒,塔板能够减缓烟尘逸出转筒的速度,而旋转的转筒与吸收液配合能够提高烟尘和吸收液的接触程度,从而提高吸收液对烟尘的吸收效果,烟尘内存在的碎屑最终将会随吸收液一同经排屑管进入洗手池内。
本实用新型利用电机带动内部设有塔板的转筒旋转,在延缓烟气逸出速度的同时还能够提高烟气经喷头喷出来吸收液的反应程度,提高吸收液对烟气的吸收效果,对于保障空气质量减少烟尘对环境的损害具有实用意义,具有推广价值,预期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截面构造示意图;
图中:焚烧炉1、炉门11、炉条12、过滤网13、导烟管2、排屑管21、排烟风扇3、转筒4、塔板41、电机5、吸收池6、水泵7、喷头8。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合信志诚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合信志诚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426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