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油气回收的立式吸附罐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42175.7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10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胡明刚;于杰;尼俊峰;张晓萌;梁高峰;刘林杰;吴锋棒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诺诚化学品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韩孟霞 |
地址: | 26621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油气 回收 立式 吸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油气回收的立式吸附罐,包括立式筒体,底部的椭圆形封头上设置介质入口;立式筒体的底端内侧设置环形隔板;立式筒体内同轴设置套筒;套筒底端与环形隔板的径向内端连接;套筒的底端敞口处设置第一格栅;环形隔板的上部设置第二格栅;环形隔板、第二格栅之间的立式筒体上设置介质出口;顶部的椭圆形封头上设置有正对套筒的第一装料口、正对套筒与立式筒体之间环形空间的第二装料口;环形隔板、第二格栅之间的套筒上设置第一卸料口;第二格栅上部的立式筒体上设置第二卸料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套筒的设置,增加了气体的流通路径,即延长了吸附路径,改善了气体低流量时的气体分布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油气回收的立式吸附罐。
背景技术
随着废气排放指标越来越严,石化企业面临的环保排放压力也逐年增加,如何提升原有工艺设备的潜能成为环保行业的一直追逐目标。
目前,石化企业中,在油气回收、废气处理、异味治理等领域通常将吸附法作为主流工艺,吸附法通常采用立式吸附罐,吸附罐内填充相应的吸附材料。
然而,立式吸附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吸附罐的高径比通常是根据油气或废气的最大处理负荷进行设计的,当实际使用过程中油气或废气的流量小于设计值时,立式吸附罐的罐壁附近会出现边际效应,大部分气体沿着吸附罐的中心区域往上流动,吸附罐罐壁附近的吸附剂无法与气体进行有效的接触,从而导致罐壁附近吸附剂的利用率不高,最终导致中心处的吸附剂吸附饱和而罐壁处吸附剂吸附未饱和的现象。如果此时更换吸附剂,则罐壁附近的吸附性能仍然很强的吸附剂与中心区域吸附性能衰减明显的吸附剂一同更换,造成吸附材料的浪费。
目前,有些企业为弥补低流量工况气体分布不均的情况,人为增加设备的高径比,使吸附罐的直径变小,高度增加很多,吸附剂的用量保持不变;虽然小直径立式吸附罐应对低流量油气或废气的气体分布性能有所提高,但由于吸附罐设备过高,导致吸附罐的运输、现场安装和日常操作维护都极不方便。
另外,当立式吸附罐中需要装填两种吸附材料时,两种吸附剂之间多是采用分层堆放,造成不同吸附材料的混合,对今后的废料回收等造成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油气回收的立式吸附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油气回收的立式吸附罐,包括呈圆筒状结构的立式筒体,所述立式筒体的两端设置椭圆形封头,底部的椭圆形封头上设置介质入口;
所述立式筒体的底端内侧同轴固定设置环形隔板;
所述立式筒体内同轴设置套筒;
所述套筒的底端外壁面与环形隔板的径向内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底端敞口处设置呈圆形结构的带有金属丝网的第一格栅;
所述环形隔板的上部设置呈环形结构的带有金属丝网的第二格栅,所述第二格栅的径向外壁面与立式筒体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格栅的径向内壁面与套筒的外壁面固定连接;
所述环形隔板、第二格栅之间的立式筒体上设置介质出口;
顶部的椭圆形封头上设置有正对套筒的第一装料口、正对套筒与立式筒体之间环形空间的第二装料口;
所述环形隔板、第二格栅之间的套筒上设置第一卸料口,所述第一卸料口穿过立式筒体的侧壁;
所述第二格栅上部的立式筒体上设置第二卸料口。
优选的,所述套筒内部通道的横截面积为立式筒体内部通道横截面积的20%~75%。
优选的,所述第二格栅上部的套筒与立式筒体之间的环形空间内设置螺旋叶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诺诚化学品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诺诚化学品安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421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循环联合机组的快速启动系统
- 下一篇:一种重卡专用垫圈卷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