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土木房建用后浇带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35511.5 | 申请日: | 202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03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代东升;刘国光;蒋泽平;巩志;刘静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5/04 | 分类号: | E04G25/04 |
代理公司: | 亳州速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7 | 代理人: | 刘佳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木 房建用后浇带 支撑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木房建用后浇带支撑结构,调节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两个支撑组件相靠近一侧的上下两侧的转动座,四个转动座的内部中间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杆,左右两组转动杆远离转动座的一端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环,两个连接环之间通过开设的螺孔螺纹连接有升降螺杆,且两个连接环内的螺纹为反向,本实用新型涉及后浇带技术领域,该土木房建用后浇带支撑结构,安装的四个转动座通过四个转动杆连接于上下两个连接环之上,根据后浇带的宽度,摇动圆形握把来调节升降螺杆的升降,来对整个装置进行间距的调节,使得调节组件对不同间距的支撑组件均可起到较好的支撑加固效果,通用性强,而且简单的操作流程省时省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后浇带支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土木房建用后浇带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产生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一般在基础底板、墙、梁板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过一段时间后再补浇混凝土,这一施工缝称为后浇带,梁板后浇带是一种混凝土刚性接缝,适用于不宜设置柔性变形缝以及后期变形趋于稳定的结构。目前,后浇带作为超长建筑不留温度伸缩缝及高层建筑高层部分与裙房之间不留沉降缝的技术措施,已经普遍使用但现有的后浇带在浇筑时仍需要使用支撑结构与梁板进行支撑,然后进行混泥土浇筑。由于后浇带为预留的临时施工缝,因此在进行支撑时,钢管不易调节,且运输不方便,组装的过程也较为麻烦,严重影响支撑结构施工效率,浪费人力物力,不利于后浇带的快捷施工。
根据中国专利网公开的一种后浇带支撑结构(CN209585609U),现有的后浇带支撑结构没有很好的应对后浇带的小大进行支撑,可能会造成后浇带支撑结构过大造成通行阻碍,或者因过小造成安全隐患,组装的过程也较为麻烦,严重影响支撑结构施工效率,浪费人力物力,不利于后浇带的快捷施工。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土木房建用后浇带支撑结构,解决了后浇带支撑结构没有很好的应对后浇带的小大进行支撑,组装的过程也较为麻烦,严重影响支撑结构施工效率,浪费人力物力,不利于后浇带的快捷施工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土木房建用后浇带支撑结构,包括后浇带、支撑组件以及后浇带左右两侧固定连接的楼板,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两个支撑组件相靠近一侧的上下两侧的转动座,四个所述转动座的内部中间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杆,左右两组所述转动杆远离转动座的一端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环,两个所述连接环之间通过开设的螺孔螺纹连接有升降螺杆,且两个连接环内的螺纹为反向,所述升降螺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圆形握把,所述圆形握把的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有。
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外管,所述支撑外管的左侧上端贯穿转动连接有摇柄。
优选的,所述支撑外管的一侧且位于摇柄的上下两侧均对称开设有限位孔,所述摇柄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且支撑外管的一侧且位于齿轮的对面固定连接有卡接凹槽。
优选的,所述支撑外管的内部纵向滑动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防滑护垫。
优选的,所述升降杆内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与齿轮相啮合的凸齿,所述摇柄的底部贯穿滑动连接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支撑外管的底部开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的内部卡接有底座,且底座固定连接在地面,所述限位凹槽和底座的内部均开设有插孔,插孔的内部贯穿有插销。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土木房建用后浇带支撑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355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