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插后的结构柱的水平线检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33420.8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90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雷斌;黄涛;王刚;曾宝善;孙万里;苏婷;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壹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6 | 代理人: | 周婷;江文鑫 |
地址: | 518054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插 结构 水平线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插后的结构柱的水平线检测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安插后的结构柱的水平线检测结构,包括第一反射器、第二反射器、全站仪及中位检测器,全站仪用于发射或接收光信号,第一反射器和第二反射器分别架设结构柱的顶部,且第一反射器和第二反射器呈对称布置,沿结构柱的径向,第一反射器和第二反射器呈两端布置;第一反射器和第二反射器分别用于反射光信号至全站仪;中位检测器用于复检结构柱的中心线。通过全站仪朝向第一反射器或第二反射器发射光信号,第一反射器将光信号反射至全站仪,第二反射器将光信号反射至全站仪,提取结构柱的水平标高数据,将数据进行相互校核,提高复测水平标高的精准性;保障后续成桩质量和支护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安插后的结构柱的水平线检测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安插后的结构柱的水平线检测结构。
背景技术
逆作法,能够提高地下工程安全性,节约工程造价,缩短施工工期,防止周围地基出现下沉的先进施工方法。
当地下结构采用逆作法施工时,基础桩首先施工,其一般采用底部灌注桩插结构柱形式,钢管结构桩为常见的形式之一。
目前,在逆作法施工时,采用全回转钻机进行结构柱的下插。
现有技术中,结构桩下插完毕后,缺乏对钢管结构桩的水平线进行检测,无法保证后续成桩质量以及支护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安插后的结构柱的水平线检测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安插后的结构柱缺乏水平线检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安插后的结构柱的水平线检测结构,包括第一反射器、第二反射器、全站仪以及中位检测器,所述全站仪用于发射或接收光信号,所述第一反射器和所述第二反射器分别架设所述结构柱的顶部,且所述第一反射器和所述第二反射器呈对称布置,沿所述结构柱的径向,所述第一反射器和所述第二反射器呈两端布置;所述第一反射器和所述第二反射器分别用于反射所述光信号至所述全站仪;所述中位检测器用于复检所述结构柱的中心线。
进一步的,所述安插后的结构柱的水平线检测结构包括第三反射器和第四反射器,所述第三反射器和所述第四反射器分别架设所述结构柱的顶部,所述第三反射器和所述第四反射器呈对称布置,沿所述结构柱的中心,所述第一反射器、所述第二反射器、所述第三反射器和所述第四反射器呈环绕间隔布置;所述第三反射器和所述第四反射器分别用于反射所述光信号至所述全站仪。
进一步的,所述全站仪包括第一仪器和第二仪器,所述第一仪器和所述第二仪器分别用于发射或接收光信号,所述第一仪器和所述第二仪器呈对应布置;所述第一仪器检测形成第一水平线数据,所述第二仪器检测形成第二水平线数据,所述第一水平线数据与所述第二水平线数据呈相互校核。
进一步的,钢管柱与工具柱对接形成所述结构柱;所述工具柱的顶部形成安设区,所述第一反射器、所述第二反射器、第三反射器和第四反射器分别架设所述安设区;所述安设区具有四个安设部,四个所述安设部沿所述工具柱的中心呈环绕间隔布置,四个所述安设部呈两两对称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安设部具有安设孔,所述安设孔朝下凹陷布置,所述安设孔具有内螺纹;所述第一反射器包括反射架和棱镜件,所述棱镜件安设所述反射架,所述棱镜件用于反射光信号,所述反射架的下部形成反射杆,所述反射杆具有外螺纹,所述反射杆与所述安设孔呈螺纹连接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安插后的结构柱的水平线检测结构包括中置架,所述中置架包括第一中置杆和第二中置杆,所述第一中置杆和所述第二中置杆呈十字交错布置形成中置部,所述中置部与所述结构柱的中心线呈重合布置;所述第一中置杆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夹持头,所述第一夹持头用于夹持所述反射架,所述反射架具有限制环,所述限制环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夹持头移动;所述第二中置杆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二夹持头,所述第二夹持头用于夹持所述反射架,所述反射架具有限制环,所述限制环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夹持头移动;所述第一夹持头和所述第二夹持头沿水平方向呈平齐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334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VC管牵引机
- 下一篇:羊只自动称重分群通道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