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柔性生态控藻浮坝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32298.2 | 申请日: | 202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398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蒋建平;林大龙;冯卫兵;林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科基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E02B8/08;E02B15/0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天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8 | 代理人: | 周舟 |
地址: | 214200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生态 控藻浮坝 | ||
柔性生态控藻浮坝,涉及水利设施的河坝领域,包括围隔,围隔的两头分别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的另一端固定有滑轮,滑轮置于滑轨内,可沿滑轨上下滑动,所述的滑轨垂直向开设于河墙或固定桩上,围隔可以跟随水面上下移动,又通过连接件的组合活动连接方式,围隔在水平面上又可随风摆动,集围隔、坝体功能于一体,既可控藻,又可泄洪导流,适用性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设施的河坝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性生态控藻浮坝。
背景技术
因农业灌溉、渔业、船闸、海水挡潮、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和小水电站等使用需要,生活中很多河道或沟渠里设置有钢坝用于水域隔离,通过坝体上开设闸门完成引流或泄洪,整个钢坝占据水面的体积大、重量重,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107938618A公开的“一种直推式钢坝”,钢坝门叶安装在两左、右侧墙之间,钢坝门叶的底部通过底横轴与坝体连接,钢坝门叶绕底横轴摆动,在钢坝门叶背水面的坝体上制有一个或多个成排的凹坑,在凹坑中安装有升降油缸,升降油缸中活塞杆的前端顶住钢坝门叶的后背,在活塞杆伸缩时推动钢坝门叶上摆或下摆,在近底横轴一侧的活塞杆前端连接有拉索,拉索的另一端固定在升降油缸和底横轴之间的坝体上,随着活塞杆的伸出,活塞杆被拉索斜向的拉向钢坝门叶一侧,使活塞杆的前端始终顶着钢坝门叶;在左、右侧墙和钢坝门叶之间设有对钢坝门叶实施多位置定位的限位装置,该限位装置是侧向伸缩的锁舌,锁舌伸出时,阻挡了钢坝门叶的向下摆动。但其结构复杂,施工安装的要求和难度高,也不能应用于蓝藻防控。
应用于蓝藻防控主要采用围隔,围隔漂浮在水中,围隔通过锚固桩和缆绳系统固定,但围隔在水流、水压较大时无法实现引流或泄洪作用。
无论是实体河坝还是围隔,平时隔离水体时,水体中生物也被完全隔离,无法穿过坝体或围隔活动,不利于生态友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有控藻功能又能实现泄洪引流的柔性生态控藻浮坝,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主要创新在于使用围隔来充当坝体,将围隔通过滑轮结构固定在河侧墙上或固定桩上,实现控藻、泄洪导流、通航等用途。
具体是这样实施的:柔性生态控藻浮坝,包括围隔,其特征在于围隔的两头分别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的另一端固定有滑轮,滑轮置于滑轨内,可沿滑轨上下滑动,所述的滑轨垂直向开设于河墙或固定桩上。围隔由连接件固定在两侧河墙上或固定桩上,并通过滑轮可沿两侧河墙或固定桩上下移动,当水体上涨或下降时,围隔通过滑轮与滑轨可跟随水体上浮或下沉;当有大流量泄洪要求时,水流冲击围隔,围隔下端可被打开,向上向外被抬起,增加了快速泄洪的有效断面,可以起到导流或泄水作用。
进一步地,围隔的围幔自上而下间隔设有若干条配重带,最后一条配重带位于围幔底端,较佳配设三条,当有大流量泄洪要求时,河水冲击围幔,围幔在配重带的制约下,能较好地控制围幔向外向上张开的角度,既能让水流快速通过开口引流,又不至于开口过大,影响围隔的控藻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围隔,可以使用各种具有水体隔离功能的围隔,尤其是申请人2021200356990公开的“一种具有离岸双向控藻功能的围隔”,围隔的若干个浮体沿围幔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作为围幔的橡胶布上设置有孔槽机构,孔槽机构包括孔板、孔槽,孔板用于开启或关闭孔槽,水面位于所述孔槽机构的上下边之间。平时使用时,可打开孔槽机构,水体生物可通过孔槽机构从一侧水体到另一侧水体,不影响生物活动,生态更友好,另外,当风向变化漂浮物及悬浮物聚集在保护区内,让漂浮物及悬浮物随风从围隔的孔槽机构流出,当风向变化,保护区外部漂浮物及悬浮物向内流动时,关闭孔槽机构,阻挡外部漂浮物及悬浮物进入保护区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由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构成,水平向排列的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以活动机构连接,连接板一的另一侧固定滑轮,连接板二的另一侧固定围隔。连接件通过二块连接板的活动连接关系,围隔可跟随风向或水流方向,任意在水体平面内摆动,保护了围隔不会受硬力损伤,同时还可以通过解除二块连接板的活动连接关系,及时拆除围隔,实现全流通防洪泄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科基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科基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322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模组
- 下一篇:基于电力运检用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