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护服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30448.6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816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双燕;杨丽黎;王一丰;高芳芳;魏惠燕;陶娟;叶爱芬;何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主分类号: | A41D13/12 | 分类号: | A41D13/12;A41D27/00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0 | 代理人: | 陈小秋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护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护服,包括防护服主体,防护服主体上位于拉链的一侧设置有门襟,门襟朝向防护服本体的侧面固定有双面胶,门襟背向防护服本体的侧面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门襟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有V字型弹性杆,防护服主体上连接有连接带,连接带的两端与防护服主体固定连接,连接带与防护服主体之间形成连接槽,V字型弹性杆可穿过连接槽,V字型弹性杆的端部固定有拉环。本实用新型中V字型弹性杆将门襟的位置限制,操作者不用担心在脱防护服的过程中,门襟内翻或飘动,污染到自身的内层工作服,减少了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护服。
背景技术
医用防护服是指医疗人员进入特定医药卫生区域所使用的特定服装,主要起到隔离病菌、有害超细粉尘、酸碱性溶液和电磁辐射等,保证人员的安全与环境的整洁。
现有的防护服主体正面中央从颈部到腰部设置有拉链,通过拉链的开合,方便医护人员穿戴,在防护服主体上位于拉链的一侧设置有门襟,门襟上设置有双面胶,门襟粘在防护服主体上,覆盖拉链,避免病毒和粉尘通过拉链的缝隙进入防护服内。
但是在脱防护服的过程中,门襟部分由于材质较轻薄,容易内翻或摆动,污染到操作者内层衣服的胸部、腹部、手臂等部位,造成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服,避免脱防护服过程中,门襟污染操作者内层衣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护服,包括防护服主体,防护服主体上位于拉链的一侧设置有门襟,所述门襟朝向防护服本体的侧面固定有双面胶,所述门襟背向防护服本体的侧面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门襟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有V字型弹性杆,所述防护服主体上连接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两端与防护服主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带与防护服主体之间形成连接槽,所述V字型弹性杆可穿过连接槽。
进一步地,所述V字型弹性杆的端部固定有拉环。
进一步地,所述V字型弹性杆与连接杆的连接处设有形变槽。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远离V字型弹性杆的一端固定有两根凸杆,所述门襟上连接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设置在两根凸杆之间,所述固定带的两端设置在连接杆的两侧,所述固定带的两端与门襟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带的两端通过线缝在门襟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V字型弹性杆将门襟的位置限制,操作者不用担心在脱防护服的过程中,门襟内翻或飘动,污染到自身的内层工作服,减少了二次污染;
(2)通过拉动拉环便能将V字型弹性杆拉过连接槽,十分的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护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连接带连接在防护服主体上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连接杆连接在门襟上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护服主体;2、连接带;3、门襟;4、V字型弹性杆;5、连接杆;6、拉环;7、形变槽;8、凸杆;9、固定带;10、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未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304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