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喷淋淬火干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18473.2 | 申请日: | 202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76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戴美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精益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5/14 | 分类号: | F26B5/14;F26B15/18;F26B5/16;F26B25/00;F26B25/1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卓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77 | 代理人: | 王慧敏 |
地址: | 3252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淋 淬火 干燥 装置 | ||
喷淋淬火干燥装置,包括干燥箱,所述干燥箱内设置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左右侧分别设置进料孔和出料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第一传送带,且第一传送带右侧穿过进料孔位于外部,所述第一空腔底端安装收集槽,所述收集槽顶端安装过滤装置,所述第一空腔顶端内位于第一传送带中心设置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顶端靠近左右两侧各滑动设置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靠近第一传送带一端安装擦水板,第一空腔顶端位于连接板右侧安装烘干器,所述第一传送带右侧安装引流板,该装置能够对钢瓶表面进行擦拭,清除钢瓶表面的水滴,使钢瓶保持干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淋淬火技术领域,具体为喷淋淬火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前国内较大的钢瓶制造企业普遍采用浸淬工艺,钢瓶完全滚到淬火槽内,被淬火液完全侵没,以此来达到淬火的工艺,现阶段的浸淬技术的前提必须确保钢瓶的瓶口必须是密闭的,否则会在浸淬过程中,钢瓶进水,在进入回火炉内,由于钢瓶内的水急剧变为水蒸气,回使钢瓶内压力增大,以致发生爆炸,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人财损失。
如对比公开专利“CN204881001U”名为“一种煤炭干燥装置”,“包括煤炭干燥装置本体,及设置在煤炭干燥装置本体上的抽气泵,所述抽气泵安装在煤炭干燥装置本体的中央上部,所述煤炭干燥装置本体设置有干燥室,所述煤炭干燥装置本体设置有四个温度探测头,所述温度探测头安装在煤炭干燥装置本体的四个面上,所述煤炭干燥装置本体设置有预热管,所述预热管安装在干燥室的下方,所述煤炭干燥装置本体设置有恒温控制器,安装在煤炭干燥装置本体的干燥室的底部,所述煤炭干燥装置本体设置有温度显示器,所述温度显示器安装在煤炭干燥装置本体的正表面”。
该煤炭干燥装置,在使用时,不能够有效地吸附煤炭上的水分,干燥时间过长,效率过低,也不能有效地利用挥发的水蒸气,增加了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回收的喷淋淬火干燥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喷淋淬火干燥装置,包括干燥箱,所述干燥箱内设置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左右侧分别设置进料孔和出料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第一传送带,且第一传送带右侧穿过进料孔位于外部,所述第一空腔底端安装收集槽,所述收集槽顶端安装过滤装置,所述第一空腔顶端内位于第一传送带中心设置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顶端靠近左右两侧各滑动设置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靠近第一传送带一端安装擦水板,第一空腔顶端位于连接板右侧安装烘干器,所述第一传送带右侧安装引流板,所述第一空腔内位于引流板下方设置第二传送带,且第二传送带右侧穿过出料孔位于外部,所述第一传送带表面设置两组卡板。
为了能够过滤废水,使其能够进行二次利用,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纤维过滤层、活性炭过滤层以及分子膜过滤层,所述纤维过滤层、活性炭过滤层以及分子膜过滤层呈上下排列分布,且纤维过滤层、活性炭过滤层以及分子膜过滤层两两之间设置有海绵过滤层。
为了能够防止热量流失,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第一空腔顶端位于烘干器左右两侧分别挡板,且挡板右侧上通孔。
为了能够锁住热量,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挡板表面设置隔热层。
为了能够对钢瓶擦拭的更加全面,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连接板内设置第二空腔,所述连接板底端设置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安装齿轮,且齿轮位于第二空腔内,所述支撑板一侧安装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
为了快速吸收钢瓶表面的水滴,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擦水板上设置吸水棉。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喷淋淬火干燥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精益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精益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184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