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急诊科便携智能医疗箱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513093.X | 申请日: | 2021-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00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 发明(设计)人: | 武波;李立宏;田小溪;校建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F17/00 | 分类号: | A61F17/00;A61B5/0205;A61B5/145;A61N1/39;A61M16/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朱守鑫 | 
| 地址: | 710038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急诊科 便携 智能 医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急诊科便携智能医疗箱,包括箱体、放置托盘、除颤电极板、底部托套、软垫、弹性绑带、心率传感器、固定环、气垫环、血压检测传感器、固定架、血氧检测指尖夹,该一种急诊科便携智能医疗箱,首先当户外急救时,除颤电极板能够对患者进行电击除颤,利用较强的脉冲电流通过心脏来消除心律失常,使之恢复窦性心律,达到便捷救护目的,其次放置托盘内部可利于患者手臂穿入放置,借助软垫的作用,提高患者手臂放置舒适性,方便输液以及检测急救处理,最后借助多组智能检测机构,能够分别对患者进行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检测,方便医护人员掌握患者身体状态,利于后续针对性的急救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急诊科便携智能医疗箱。
背景技术
急救医疗箱是医院和家庭中必不可少的医疗用品,一些简单突发的疾病都可以通过急救箱来进行应急处理,有时备用药品也需要放置在里面。
根据上述,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急救医疗箱大多都是普通的抽屉或箱子,主要是放置一些急救药物,功能较为单一,无法对患者身体心率、血压和血氧进行智能快速的检测,不利于急救科医护人员的户外急救检查使用。故而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急诊科便携智能医疗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急诊科便携智能医疗箱,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急诊科便携智能医疗箱,包括箱体、放置托盘、除颤电极板、底部托套、软垫、弹性绑带、心率传感器、固定环、气垫环、血压检测传感器、固定架、血氧检测指尖夹,所述的放置托盘固设于箱体顶部,所述的放置托盘与箱体一体成型,所述的除颤电极板放置于放置托盘内部前后两端,所述的除颤电极板与放置托盘采用活动连接,所述的底部托套固设于箱体右侧,所述的底部托套与箱体一体成型,所述的软垫固设于底部托套内部底端,所述的软垫与底部托套采用胶粘剂连接,所述的弹性绑带固设于软垫顶部前端,所述的弹性绑带与软垫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心率传感器固设于弹性绑带中端,所述的心率传感器与弹性绑带采用铆钉连接,所述的固定环固设于底部托套内部后端,所述的固定环与底部托套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气垫环固设于固定环内壁,所述的气垫环与固定环采用胶粘剂连接,所述的血压检测传感器位于箱体右侧中端,所述的血压检测传感器与箱体采用导线连接,所述的固定架固设于底部托套前端,所述的固定架与底部托套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血氧检测指尖夹固设于固定架前端上侧,所述的血氧检测指尖夹与固定架采用螺栓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箱体内部左侧还设有放置盒,所述的放置盒与箱体采用左右滑动连接,所述的放置盒内部还固设有隔板,所述的隔板与放置盒采用胶粘剂连接,所述的放置盒顶部左侧还固设有锁具,所述的锁具与放置盒采用螺栓连接,且所述的锁具与箱体采用螺栓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箱体前端还固设有控制台,所述的控制台与箱体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控制台顶部还固设有控制面板,所述的控制面板与控制台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控制台内部右侧还固设有充吸泵,所述的充吸泵与控制台采用螺栓连接,且所述的充吸泵与气垫环采用管道连接,所述的控制台左侧还固设有电复律机,所述的电复律机与控制台采用螺栓连接,且所述的电复律机与除颤电极板采用电性连接,所述的控制台左侧前端还固设有微电脑处理器,所述的微电脑处理器与控制台采用螺栓连接,且所述的微电脑处理器分别与心率传感器、血压检测传感器、血氧检测指尖夹、控制面板、充吸泵和电复律机采用电信号线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箱体后端还固设有蓄电池,所述的蓄电池与箱体采用螺栓连接,且所述的蓄电池分别与心率传感器、血压检测传感器、血氧检测指尖夹、控制面板、充吸泵、电复律机和微电脑处理器采用电源线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放置托盘顶部中端还固设有把手架,所述的把手架与放置托盘采用螺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130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研究缓解海洋酸化胁迫用实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纵截面为Z形的橡胶护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