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沉船液货快速回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512960.8 | 申请日: | 2021-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67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 发明(设计)人: | 纪玉龙;应坤星;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B15/04 | 分类号: | E02B15/04;E02B15/10 |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徐华燊;李洪福 |
| 地址: | 11602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沉船 快速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沉船液货快速回收装置,包括由沉船液货快速回收阀和对接快速接头组成的脱离装置,沉船液货快速回收阀置于液货船液货舱位置,对接快速接头两端分别与沉船液货快速回收阀和救援船液货回收管道连通,对接快速接头与水下机械手臂相连,通过水下机械手臂来操作对接快速接头和沉船液货快速回收阀的快速对接和脱离;对接时,接通液货舱与救援船液货回收管道,实现沉船液货的快速回收;沉船液货快速回收阀和对接快速接头内各设复位弹簧,在深海工作中遇到不明恶劣情况时,对接快速接头在水下机械手臂作用下自动快速脱离沉船液货快速回收阀,脱离后,沉船液货快速回收阀和对接快速接头在自身复位弹簧作用下,自主形成密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设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沉船液货快速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现如今,海上交通运输业正在不断地发展,伴随着的是船舶给环境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中国是目前世界海运需求总量最大的国家,50%以上的国内贸易运输和90%以上的对外贸易运输任务通过海洋运输完成,由于气候变化异常,极端自然灾害频发,再加上人为因素,导致发生重特大海上事故和重大溢油污染风险的概率大大增加。油类污染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危害较为突出严重,另外由于船舶碰撞、搁浅、触礁等事故引起的海洋污染占海洋油类污染总量的47%。
液货中包括多种种类的货物如(原油、化学液态试品及其他液态货物等),以沉船中的存油回收为例:
对于沉船存油的快速回收,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分为三个步骤,使用的装备主要是水下开孔机和水下抽油机。首先环境调查和油舱定位,环境调查好以及油舱定位完成后,其次水下钻孔,最后进行水下抽油。目前这些常规步骤都是借助潜水员水下作业去完成,由于这些步骤仅是依靠潜水员水下作业,就形成了很大的局限性。在通常情况下,潜水员的作业深度是在60米以内,这就说明超过60米的水下深度下,潜水员就较难在下水进行水下作业了。其次,一些沉船的周围环境都较复杂,这就很难保障潜水员在水下作业的安全。而且水面指挥工作和水下作业的潜水员的互相协调工作会存有很大的不便。
因此,对于沉船液货的快速回收,设计一种沉船液货快速回收装置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现有沉船液货的回收方式仅依靠潜水员水下作业,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很难保障潜水员在水下作业的安全,对于水面指挥工作和水下作业的潜水员的互相协调工作造成很大的不便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沉船液货快速回收装置。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阀门与快速接头相结合的方法,实现脱离装置中沉船液货快速回收阀与对接快速接头两者的快速对接及脱离,脱离后,沉船液货快速回收阀和对接快速接头在自身的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快速复位并密封,防止液货再次泄漏。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对发生事故沉入海底的船舶中存留的液货进行快速回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沉船液货快速回收装置,包括:由沉船液货快速回收阀和对接快速接头组成的脱离装置,沉船液货快速回收阀设置在液货船相应液货舱位置,对接快速接头的两端分别与沉船液货快速回收阀和救援船液货回收管道相连通,对接快速接头与水下机械手臂相连,通过水下机械手臂来操作对接快速接头和沉船液货快速回收阀的快速对接和脱离;对接时,接通液货舱与救援船液货回收管道,实现沉船液货的快速回收;
沉船液货快速回收阀和对接快速接头内各设有复位弹簧,在深海工作中遇到不明恶劣情况时,对接快速接头在水下机械手臂的作用下自动快速脱离沉船液货快速回收阀,脱离之后,沉船液货快速回收阀和对接快速接头在自身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自主形成密封,减小回收沉船液货的过程中的二次泄漏所带来的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危险性以及污染范围和程度。
进一步地,所述沉船液货快速回收阀包括阀体、与阀体外侧相连的保持架、安装在保持架上的定位夹紧机构以及置于保持架端部的导向机构,导向机构为对接快速接头的快速准确导入提供精确导向作用,定位夹紧机构用于将导入的对接快速接头夹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129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