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尾巴能诱鱼的仿生鱼饵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512761.7 | 申请日: | 2021-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46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 发明(设计)人: | 杨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界首市鹰田渔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85/16 | 分类号: | A01K85/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喆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黄玉清 |
| 地址: | 236500 安徽省阜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巴 能诱鱼 仿生 鱼饵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尾巴能诱鱼的仿生鱼饵,包括仿生饵本体、线圈、鱼钩、固定胶块和诱鱼尾,所述仿生饵本体为虫型结构的中空腔体,所述仿生饵本体的尾部设有气孔,所述线圈设于仿生饵本体的头部,所述鱼钩卡嵌于仿生饵本体的尾部,所述固定胶块将鱼钩的尾端固定于仿生饵本体的尾部,所述诱鱼尾设于仿生饵本体的尾部。本实用新型属于鱼饵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带尾巴能诱鱼的仿生鱼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鱼饵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带尾巴能诱鱼的仿生鱼饵。
背景技术
海钓产业,是风靡世界的休闲渔业,即集渔业、休闲游钓、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产业。我国海鱼品种多,常见的有70多种,主要对象有黄鱼、鲈鱼、鳕鱼、海鲶、带鱼、石斑鱼、鳗鱼、黑鲷等。我国海洋面积广大,垂钓对象有暖水性、温水性和冷水性鱼类;水体深,有上、中、下层水的鱼的鱼类多样,垂钓更具刺激性和乐趣。
由于海洋与淡水环境差别较大,普通的鱼饵结构单一,无法使海洋的鱼上钩或上钩的概率偏低,且普通鱼饵的鱼钩海鱼容易逃脱。由于海洋与淡水环境差别较大,普通的鱼饵结构单一,无法使海洋的鱼上钩或上钩的概率偏低,且普通鱼饵的鱼钩海鱼容易逃脱。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尾巴能诱鱼的仿生鱼饵。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尾巴能诱鱼的仿生鱼饵,包括仿生饵本体、线圈、鱼钩、固定胶块和诱鱼尾,所述仿生饵本体为虫型结构的中空腔体,所述仿生饵本体的尾部设有气孔,所述线圈设于仿生饵本体的头部,与鱼竿的丝线连接,所述鱼钩卡嵌于仿生饵本体的尾部,所述固定胶块将鱼钩的尾端固定于仿生饵本体的尾部,所述诱鱼尾设于仿生饵本体的尾部,诱鱼尾在海水水流的作用下,发散晃动,可诱使鱼咬钩,提高上钩的概率。
优选的,所述鱼钩为环形鱼钩,所述鱼钩环抱仿生饵本体尾部设置,所述鱼钩上设有双锚,所述双锚之间的夹角为30~90°,采用双锚形式的鱼钩,适用大鱼咬钩,增大鱼钩的承载力,有助于减少脱钩。
优选的,所述诱鱼尾由带皮的兔毛制成,可随海水流动而晃动,有助于吸引鱼咬饵。
优选的,所述双锚上设有倒钩,有助于降低脱钩率。
本实用新型采取上述结构取得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尾巴能诱鱼的仿生鱼饵,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仿生饵本体做成虫型中空结构,并借助诱鱼尾随海水水流晃动,可诱使鱼咬钩,增大上钩的概率;鱼钩为双锚的环形鱼钩,可增大鱼钩的承载力,当鱼咬住鱼钩时,双锚钩住鱼的嘴巴,形成两个穿孔,相对于单锚鱼钩,该鱼钩可有助于降低脱钩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尾巴能诱鱼的仿生鱼饵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尾巴能诱鱼的仿生鱼饵的主视图。
其中,1、仿生饵本体,2、线圈,3、鱼钩,4、固定胶块,5、诱鱼尾, 6、气孔,7、双锚,8、倒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特征或连接关系没有进行详细描述的部分均为采用的现有技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界首市鹰田渔具有限公司,未经界首市鹰田渔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127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