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感应排烟天窗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507688.4 | 申请日: | 2021-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42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刘靖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戈顿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H5/02 | 分类号: | E04H5/02;E04D13/035 |
| 代理公司: | 苏州衡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9 | 代理人: | 张芹 |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感应 天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感应排烟天窗,涉及排烟天窗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厂房外壳,厂房外壳的侧面通过合页连接有侧板,侧板与合页活动连接,侧板内设置有玻璃板,厂房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和排气扇,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烟雾传感器,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排烟装置,排烟装置包括控制器面板,控制器面板设置在安装板的顶部,烟雾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线束与控制器面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梭梭树安装板内开设有天窗槽。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烟雾传感器、控制器面板和排烟装置当厂房内的烟气需要排放时,通过烟雾传感器进行感应后进而使天窗盖板打开,并使排气扇开始工作,进而可以将厂房内的烟气排出,避免使用人工操作,使用较为方便智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排烟天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感应排烟天窗。
背景技术
在厂房内会设置多个排烟天窗,通过排烟天窗对厂房内产生的烟气进行排放,提高厂房内的空气质量,然而现有的排烟天窗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现有的排烟天窗在使用时往往需要人工将天窗盖打开,增大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也会使烟气不能及时的从厂房内排出,使用较为不便,不能及时的改善厂房的空气质量,因此我们对此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自动感应排烟天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感应排烟天窗,以解决了现有的问题:现有的排烟天窗在使用时往往需要人工将天窗盖打开,增大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也会使烟气不能及时的从厂房内排出,使用较为不便,不能及时的改善厂房的空气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自动感应排烟天窗,包括厂房外壳,所述厂房外壳的侧面通过合页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与合页活动连接,所述侧板内设置有玻璃板,所述厂房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和排气扇,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烟雾传感器,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排烟装置,所述排烟装置包括控制器面板,所述控制器面板设置在安装板的顶部,所述烟雾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线束与控制器面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梭梭树安装板内开设有天窗槽,所述排气扇设置在天窗槽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天窗盖板和固定板,所述天窗盖板与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天窗盖板与天窗槽的位置相对。
进一步地,所述天窗盖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强力磁铁和密封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强力磁铁,所述第一强力磁铁和第二强力磁铁相近端的磁极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天窗盖板的顶部设置有套环,所述固定板内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限位杆。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杆的表面设置有多个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延伸至环形槽内并与环形槽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侧面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转杆内。
进一步地,所述转杆与套环之间设置有钢索,所述钢索与转杆绕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面板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线束与驱动电机和排气扇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烟雾传感器、控制器面板和排烟装置当厂房内的烟气需要排放时,通过烟雾传感器进行感应后进而使天窗盖板打开,并使排气扇开始工作,进而可以将厂房内的烟气排出,避免使用人工操作,使用较为方便智能。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密封板、第一强力磁铁和第二强力磁铁可以使天窗盖板放置在天窗槽的表面,避免天窗盖板从天窗槽内发生意外移动,进而可以避免灰尘通过天窗槽进入到厂房内,提高厂房内的空气质量。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戈顿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戈顿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076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原位治理土壤污染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生态循环型抗静电离型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