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藻类拦捞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05238.1 | 申请日: | 202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82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俞国民;朱建均;徐永新;刘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俊达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藻类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藻类拦捞回收装置,包括矩形钢管、下安装板和打捞网,还包括桶装浮球、C型安装板和吊绳,所述矩形钢管底部设有下安装板,所述下安装板底部两端分别焊接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之间设有打捞网,所述打捞网的两端和底部分别通过螺钉与支撑杆和下安装板安装连接。整体水藻栏捞回收装置使用稳定高效,可助于人员根据藻栏捞的需求,便捷的更换拦截网孔的规格,大大增加人员使用的灵活性,具备良好的辅助漂浮机构,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藻类拦捞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藻类拦捞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蓝藻大量出现时,附近水体一般呈蓝色或绿色,水面被厚厚的蓝绿色湖靛所覆盖,被风吹到岸边堆积,不但会发出恶臭味,且含毒素的蓝藻细胞在水体中漂游,当与某些悬浮物络合沉淀,或被养殖对象捕食后随其排泄物沉淀,在鱼池池底富集,对无公害水产品生产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传统对蓝藻等水藻的打捞均为人员通过捞网一勺一勺的打捞,其打捞效率较低,且耗费大量的劳动力,在面对不同类型的藻类时,没有助于灵活更换打捞网孔的部件。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藻类拦捞回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藻类拦捞回收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藻类拦捞回收装置,包括矩形钢管、下安装板和打捞网,还包括桶装浮球、C型安装板和吊绳,所述矩形钢管底部设有下安装板,所述下安装板底部两端分别焊接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之间设有打捞网,所述打捞网的两端和底部分别通过螺钉与支撑杆和下安装板安装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矩形钢管顶部分别设有桶装浮球,所述桶装浮球底端通过螺栓安装有C型安装板,所述C型安装板与桶装浮球的螺栓安装处垫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矩形钢管两端分别焊接连接有安装耳,所述安装耳上扣设有吊绳。
进一步地,所述矩形钢管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C型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上分别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二螺纹孔,所述C型安装板和下安装板分别通过第二螺纹孔与矩形钢管的顶部和底部螺栓安装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安装板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安装有侧拦框,所述侧拦框内通过螺栓安装有尼龙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矩形钢管、下安装板和打捞网组成的组件,实现对水上的藻类进行拦截打捞处理,通过桶装浮球使矩形钢管实现漂浮,通过吊绳的设置,使矩形钢管两端分别与打捞船只的扣设连接,且人员可通过调节矩形钢管两端吊绳的长度差,实现对矩形钢管的使用角度进行倾斜调整,以适用于多种规格的水面空间使用,使用时,人员选择所需网孔大小打捞网的下安装板对矩形钢管底部进行装配,且通过吊绳与船只的扣设连接,在船只在水面移动时,打捞网可有效对船只经过的水面进行打捞处理,以助于人员更好的对水面的蓝藻等进行收集。
2.通过桶装浮球的设置,可助于矩形钢管漂浮于水面上,且人员可根据矩形钢管的长度和重量选择所需数量的桶装浮球对矩形钢管顶部进行装配,且未装配的第一螺纹孔均通过橡胶塞进行封堵,使得矩形钢管可有效漂浮,不会因水藻的重量下沉,以保证打捞的稳定性,整体水藻栏捞回收装置使用稳定高效,可助于人员根据藻栏捞的需求,便捷的更换拦截网孔的规格,大大增加人员使用的灵活性,具备良好的辅助漂浮机构,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藻类拦捞回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藻类拦捞回收装置的矩形钢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藻类拦捞回收装置的图2A处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俊达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俊达机电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052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拦污栅的清污机构
- 下一篇:一种运行稳定的计算机网络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