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开放辅助槽沟的正畸自锁托槽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505222.0 | 申请日: | 2021-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92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 发明(设计)人: | 吕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涛 |
| 主分类号: | A61C7/28 | 分类号: | A61C7/28;A61C7/3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放 辅助 锁托槽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带开放辅助槽沟的正畸自锁托槽系统,包括多个托槽,托槽设有内主槽沟和辅助槽沟,主槽沟和辅助槽沟之间设有弹性挡板,托槽设有第一托槽、第二托槽和第三托槽,第一托槽的弹性挡板的两端和第一托槽的两侧壁齐平设置,所述第一托槽的弹性挡板设有中部缺口;第二托槽的弹性挡板的其中一端和第二托槽的侧壁齐平设置,其另一端和第二托槽的侧壁形成单侧缺口;第三托槽的弹性挡板的两端对称设有双侧缺口。本申请将第一托槽安装在切牙、第二托槽安装在尖牙、第三托槽安装在前磨牙,利用第一托槽、第二托槽和第三托槽的弹性挡板巧妙设置,使托槽系统的弓丝在对应不同托槽的位置产生不同的矫治力。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牙齿正畸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开放辅助槽沟的正畸自锁托槽系统。
背景技术
正畸治疗中常常需要选择性的拔除牙齿以提供空间,获得的间隙用于解除牙弓内的拥挤或用于内收前突的切牙。对于多数必须进行拔牙矫治的病例,最常拔除的牙齿是前磨牙,因为拔除前磨牙对牙弓的形态和功能影响最小,而对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意义重大。
前磨牙被拔除后的余留牙齿唇侧粘接正畸托槽,利用弓丝将多个正畸托槽连接作为牙齿移动的轨道,并配合各种加力附件产生矫治力,将牙齿移动到理想的位置和角度,达到排齐牙列、改善美观和功能的目标。但目前正畸托槽和弓丝配合控制牙齿移动的过程中,很难实现对牙齿移动的精准、安全、高效的控制。
切牙内收时,现有的切牙托槽槽沟和弓丝之间有较大的余隙,只有在弓丝上施加转矩力偶进行控制。但目前的现状是转矩力偶很难实现精准控制,转矩加小了无法消除余隙,转矩加大了切牙根尖区应力集中常常容易出现牙根吸收、变短的副作用,从而影响矫治效果和长期稳定性。
在排齐整平阶段,尖牙治疗前常常呈现倾斜,且受到远中移动的矫治力后容易发生倾斜,会带动弓丝延伸,导致切牙被向外拉长,前牙覆合加深有很多潜在危害,而且会导致牙齿往返移动,影响整个正畸矫治的疗效和疗程。
在关闭拔牙间隙时,通常会将弓丝弯制成摇椅形状以对抗关闭间隙时的“过山车效应”,使得间隙两侧的牙齿牙根可以平行移动关闭间隙。但摇椅形弓丝就位在正畸托槽槽沟内时,弓丝摇椅形变处和对应的正畸托槽槽沟之间会产生过大的摩擦力,为克服上述摩擦力,必然需要增大矫治力,但过大的矫治力除了增加牙周损伤外还会导致其他不想移动的牙齿也发生位移。
目前,上述的问题客观存在于牙齿正畸领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医师只能根据个人经验对正畸托槽的粘接位置、弓丝的弯制调整程度、矫治力大小等进行调整,很难实现对牙齿移动的精准、安全、高效的控制,增加了患者的风险和时间、经济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带开放辅助槽沟的正畸自锁托槽系统,其结构设计合理,将第一托槽安装在切牙、第二托槽安装在尖牙、第三托槽安装在前磨牙,利用第一托槽、第二托槽和第三托槽的弹性挡板巧妙且区别设置,能够使托槽系统的弓丝在对应不同托槽的位置产生不同的矫治力,使得在切牙上施加转矩时无需非常精确,第一托槽的弹性挡板能够确保应力的缓慢释放避免出现牙根尖区应力过大吸收的副作用;第二托槽为弓丝提供靠近切牙一侧的活动余隙,不容易因尖牙的牙轴变化导致切牙覆合加深;第三托槽两侧的缺口能够为弓丝提供活动余隙,当弓丝加摇椅后也能减少摇椅形弓丝和第三托槽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使用较大矫治力导致无关牙齿发生移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申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开放辅助槽沟的正畸自锁托槽系统,包括多个托槽,所述托槽设有内主槽沟和辅助槽沟,所述主槽沟和辅助槽沟之间设有弹性挡板,所述托槽设有:
第一托槽,所述第一托槽的弹性挡板的两端和所述第一托槽的两侧壁齐平设置,所述第一托槽的弹性挡板设有中部缺口;
第二托槽,所述第二托槽的弹性挡板的其中一端和所述第二托槽的侧壁齐平设置,其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托槽的侧壁形成单侧缺口;
第三托槽,所述第三托槽的弹性挡板的两端对称设有双侧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涛,未经吕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052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射频仪控制电路及射频仪
- 下一篇:一种病理标本取材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