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作食药用菌液体菌种的发酵罐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504209.3 | 申请日: | 2021-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12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胡传久;魏海龙;朱玲琴;李海波;曹雯;李杰峰;阙利芳;吕律英;肖庆来;曹敏;阙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松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 主分类号: | C12M1/12 | 分类号: | C12M1/12;C12M1/04;C12M1/02;C12M1/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1 | 代理人: | 杜放 |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作 药用 液体 菌种 发酵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作食药用菌液体菌种的发酵罐,包括罐体、设于罐体内的容腔、设于罐体上的罐盖、设于罐盖周向上的卡扣件;所述罐体上设有与卡扣件相配合的扣合部;所述容腔底部设有挡盖,该挡盖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本实用新型通过挡盖的设置,使得搅拌转子没有和菌球直接接触,搅拌更加均匀,流速稳定,保证培养液从下向上均匀、有序、协调运动,避免了机械搅拌对菌球反复撞击所造成的伤害,因而避免了单核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作食药用菌液体菌种的发酵罐。
背景技术
随着食药用菌生产的发展,制种方法在传统固体制作的基础上在不断的改进和提高,其中液体菌种的制作便是其中之一。液体发酵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之一,起源于美国。它是指在生化反应器中,模仿自然界将食药用菌在生育过程中所必需的糖类、有机和无机含有氮素的化合物、无机盐等一些微量元素以及其它营养物质溶解在水中作为培养基,灭菌后接入菌种,通入无菌空气并加以搅拌,提供食用菌菌体呼吸代谢所需要的氧气,并控制适宜的外界条件,进行菌丝大量培养繁殖的过程。工业化大规模的发酵培养即为发酵生产,亦称深层培养或沉没培养。液体菌种由于具有生产规模化、控制自动化、生长无菌化、发菌高速化的生产应用优势,为食用菌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种源条件,是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的必然方向,已被业内人士所看好。液体菌种是用液体培养基培养而成的菌种。近年来,国内外正积极研究液体菌种的培养与利用。与固体菌种相比,它具有菌种生产周期短、菌龄整齐一致、接种方便、接于固体菌料发酵快、适宜于工厂化生产等优点,因而受到了广大栽培者的欢迎。目前我国已能进行深层发酵的食用菌有:香菇、平菇、凤尾菇、美味侧耳、鲍鱼菇、金针菇、黑木耳、猴头、草菇、蜜环菌、茯苓、滑菇和冬虫夏草等。
常见的有采用摇床来生产的摇瓶培养法、用磁力搅拌器的磁力搅拌法和采用发酵罐来生产的深层培养法。深层培养需要一整套工业发酵设备,如锅炉、空气压缩机、空气净化系统、发酵罐等,故投资大,只适用于工厂化的大规模生产。而摇瓶培养投资少,设备技术简单,适合一般菌种厂生产使用,但是摇瓶培养无法控制菌球的大小。磁力搅拌器由于可以根据菌球的大小调整转数,更加容易形成作为菌种的适合大小的菌球。
磁力搅拌虽然解决了液体的溶氧,促进菌体断落分裂,增加菌球的问题,但长期不间断的剧烈机械刺激,不断地撞击正在形成和生长的菌球,使菌球缺少一个较为稳定的吸取营养、完成一个生长过程的时间条件,产生大量不规则、不完整的菌球,菌球极易发生变异,出现单核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作食药用菌液体菌种的发酵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制作食药用菌液体菌种的发酵罐,包括罐体、设于罐体内的容腔、设于罐体上的罐盖、设于罐盖周向上的卡扣件;所述罐体上设有与卡扣件相配合的扣合部;所述容腔底部设有挡盖,该挡盖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挡盖与容腔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搅拌转子。
进一步地,所述挡盖上设有一对限位块,所述容腔内设有与一对限位块相配合的限位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罐盖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半透膜。
更进一步地,所述罐体为聚丙烯材质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罐体周向上设有外套圈,该外套筒内设有一对提拉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提拉机构包括凹槽、设于凹槽上的往复槽、可移动设于往复槽内的往复板、设于往复板上的推杆、可移动设于凹槽内的提拉板及用于连接提拉板和凹槽的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挡盖的设置,使得搅拌转子没有和菌球直接接触,搅拌更加均匀,流速稳定,保证培养液从下向上均匀、有序、协调运动,避免了机械搅拌对菌球反复撞击所造成的伤害,因而避免了单核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松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未经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松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042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