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梯缓冲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500986.0 | 申请日: | 2021-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02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何伟;郑义飞;何邦贵;麻航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6B5/28 | 分类号: | B66B5/2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缓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缓冲装置,包括置于电梯井底内的承重板和交叉杆;承重板上端两侧均固定设置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与电梯井道的井壁螺栓连接,承重板上端设置安全气囊;交叉杆设置于承重板的下端,交叉杆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一端可在承重板底端滑动,第一支撑杆另一端可在电梯井底底壁滑动,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承重板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电梯井底底壁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交叉点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第二弹簧和第一缓冲机构,电梯井底底端一侧设置第二缓冲机构。本实用新型能最大程度的减少电梯坠落时产生的冲击力和减少装置回弹对轿厢和乘客带来的二次伤害,从而保护轿厢与乘客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电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是一种新型的高层建筑运输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登上楼层较高的建筑,同时还可以方便行动能力障碍的人们上下楼层,但由于电梯在工作时为了保障乘坐人员的安全通常为全封闭式结构,而全封闭式的轿厢本身没有缓冲结构,因此需要在电梯的工作井内部加装缓冲装置,但现有的缓冲装置缓冲效果不明显,而且当电梯轿厢产生的冲击超过缓冲装置所能够承受的范围时,缓冲装置就无法在对电梯轿厢进行保护。因此,设计一种电梯缓冲装置用于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梯缓冲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缓冲装置缓冲效果不明显,而且当电梯轿厢产生的冲击超过缓冲装置所能够承受的范围时,缓冲装置就无法在对电梯轿厢进行保护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按如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电梯缓冲装置,包括置于电梯井底内的承重板和交叉杆;
所述承重板上端两侧均固定设置第一弹簧,每个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承重板螺栓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电梯井道的井壁螺栓连接,承重板上端设置安全气囊;
所述交叉杆设置于承重板的下端,交叉杆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相互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一端可在承重板底端滑动,第一支撑杆另一端可在电梯井底底壁滑动,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承重板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电梯井底底壁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交叉点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第二弹簧和第一缓冲机构,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第一支撑杆连接,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连接;第一缓冲机构的上端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交叉点固定连接,第一缓冲机构的下端与电梯井底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电梯井底底端一侧设置第二缓冲机构,所述第二缓冲机构用于当第一支撑杆受力滑动时进行缓冲。
由于上述结构的设置,通过在承重板上端设置安全气囊形成第一层防护,通过承重板上端两侧通过第一弹簧与电梯井道的井壁连接,通过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交叉点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第二弹簧和第一缓冲机构,电梯井底底端一侧设置第二缓冲机构,以及可运动的交叉杆,使得当电梯发生坠落时,轿厢可经过缓冲与回弹过程中逐渐达到稳定从而保护轿厢与乘客的安全。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两端均设置滚轮,第一支撑杆一端的滚轮可在承重板底端滑动,第一支撑杆另一端的滚轮可在电梯井底底壁滑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两端均设置固定块,第二支撑杆一端通过固定块与承重板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通过固定块与电梯井底底壁固定连接。
由于上述结构的设置,可滑动的第一支撑杆与两端固定的第二支撑杆,可带动承重板往复运动,便于电梯缓慢停稳。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中部在交叉点铰接,第一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滚轮铰接,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块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009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型的电源线接头装置
- 下一篇:一种连接线接头强度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