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高耐用性的双接触式电缆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98431.7 | 申请日: | 2021-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669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曾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易固特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73 | 分类号: | H01R13/6473;H01R13/02;H01R13/46;H01R13/533;H01R1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欣达共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05 | 代理人: | 杨寒来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耐用性 接触 电缆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高耐用性的双接触式电缆连接器,包括:主体一、主体二、连接螺杆、连接部一、插筒、插杆一、连接部二、连接端、插杆二、防护环一、防护环二、扭簧一以及扭簧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插杆一、插杆二,插杆一、插杆二配合扭簧一、扭簧二形成并联电路,以此降低电缆接触阻抗,承载更大的额定电流通过,同时插杆一、插杆二、扭簧一、扭簧二、插筒均为独立零部件,可以单独进行更换,降低使用成本,防护环一、防护环二的设计,使得插杆一与插杆二相互插入连接时,降低插杆一与插筒之间和插杆二与插杆一之间的磨损,延长插杆一、插杆二以及插筒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连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高耐用性的双接触式电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装联中,电缆连接器的应用极其广泛,它是保证电气信号传输正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产品,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充电桩、电动车、轨道交通、高铁以及储能等行业广泛需要适用于大电流的电缆连接器,但是现有的一些电缆连接器并不适用于大电流电缆,而且现有的电缆连接器其中任一部件损坏,需要更换整个电缆连接器,使得使用成本无法降低,同时现有的电缆连接器防磨损较差,降低电缆连接器的使用寿命,使得后续维护成本较高,因此,亟需一种具有高耐用性的双接触式电缆连接器来解决以上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耐用性的双接触式电缆连接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具有高耐用性的双接触式电缆连接器,包括:主体一、主体二、连接螺杆、连接部一、插筒、插杆一、连接部二、连接端、插杆二、防护环一、防护环二、扭簧一以及扭簧二,所述主体一包括连接螺杆、连接部一、插筒、插杆二、防护环一以及扭簧一,所述连接螺杆设置在连接部一左端,所述插筒设置在连接部一右端,所述插筒内部设有插孔一,所述插杆二安装在插筒一内部,所述插筒内部安装有扭簧一,所述插筒右端表面开设有安装滑槽一,所述防护环一通过安装滑槽一活动安装在插筒右端内部,所述防护环一位于扭簧一右侧前端,所述散热孔开设在插筒右端表面,所述主体二左端安装在插筒内部;
所述主体二左端设有插杆一,所述插筒内部安装有插杆一,所述插杆一左端开设有插孔二,所述插杆二通过插孔二安装在插杆一内部,所述安装滑槽二开设在插杆一左端表面,所述防护环二通过安装滑槽二安装在插杆一左端内部,所述扭簧二安装在插杆一内部,所述防护环二位于扭簧二左侧前端,所述插杆一右端设有连接部二,所述连接端设置在连接部二右侧,所述连接端右表面开设有连接螺纹孔,所述防护环一包括环体一和限位凸块二,所述防护环二包括环体二和限位凸块二。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体一通过连接螺杆与外接电缆连接,所述连接螺杆、连接部一以及插筒一体设计,安装槽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一内部,所述安装槽右端与插孔一左端连通,所述插杆二左端通过安装槽安装在插筒内部。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插头设置在所述插杆二右端,所述插头左端设有螺杆,所述插头通过螺杆固定在插杆二右端。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扭簧一与扭簧二结构相同,所述扭簧一的尺寸大于扭簧的尺寸,端圈一分别设置在所述扭簧一左端、右端,所述端圈一之间设有多个呈反向扭转的螺旋簧条一,且多个呈反向扭转的螺旋簧条一均匀分布在端圈一之间,端圈二分别设置在所述扭簧二左端、右端,所述端圈二之间设有多个呈反向扭转的螺旋簧条二,且多个呈反向扭转的螺旋簧条二均匀分布在端圈二之间。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防护环一与防护环二结构相同,所述防护环一的尺寸大于防护环二的尺寸,三个限位凸块一分别设置在所述环体一侧表面,三个限位凸块二分别设置在所述环体二侧表面。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插槽孔开设在所述连接部二内部,所述插槽孔左端与插孔二右端连通,所述插杆二右端安装在插槽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易固特精密五金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易固特精密五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984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五金成品烘干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使用的机械零件打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