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个排水器的排渣及排水系统远程监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95055.6 | 申请日: | 2021-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697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李传红;李阳;于晓波;李楚萱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山鼎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3/14 | 分类号: | F17D3/14;F17D3/01;F17D5/00;F16L55/07 |
代理公司: | 鞍山顺程商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46 | 代理人: | 卢锡成 |
地址: | 114041 辽宁省鞍***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 排水系统 远程 监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排水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个排水器的排渣及排水系统远程监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排水器本体,每个所述排水器本体上均设置有排渣机构、搅动机构、自动补水机构、PLC控制器和远程监控系统,远程监控系统包括远程监控终端、控制模块和监测模块。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可远程控制操作排水器的排渣机构、搅动机构、自动补水机构,实现多个排水器的远程监测和控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排水器技术领域,具体为多个排水器排渣及排水系统PLC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煤气生产中,为了排除煤气管道和煤气设备中由煤气冷却时形成的冷凝液,同时又不使煤气漏至大气或空气漏入煤气设备和管道中,需要在冷凝液积聚处设置冷凝液排出装置,即排水器,否则煤气的漏出或空气的吸入,都可能使煤气和空气达到一定比例而形成爆炸性气体。
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煤气的冷却水中会夹杂一定量的萘、焦油等有机物,这些物质在随冷凝水从煤气管道排出过程中,容易聚集在排水器内,造成排水器堵塞。当排水器堵塞后不能及时被发现,会造成煤气管道积水影响煤气输送形成事故。对堵塞的排水器进行清理,需要对排水器进行蒸汽清扫疏通,且通常煤气管线距离较长,排水器间距较远,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对排水器进行监测,然后进行疏通,花费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多个排水器排渣及排水系统PLC控制装置,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远程监测,并通过PLC控制器进行自动排渣、补水的操作,从而减少维护人员的作业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多个排水器的排渣及排水系统远程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排水器本体,每个所述排水器本体上均设置有排渣机构、搅动机构、自动补水机构、PLC控制器和远程监控系统,
所述搅动机构设置在排水器本体底部,所述排渣机构设置在排渣管内;
所述远程监控系统包括远程监控终端、控制模块和监测模块,所述远程监控终端连接有监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连接PLC控制器,PLC控制器与自动补水机构、搅动机构和排渣机构电连接,自动补水机构、搅动机构和排渣机构同时也连接监测模块。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搅动机构包括:第一叶轮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排水器本体底部或顶部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叶轮与第一电机的转轴驱动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排渣机构包括第二叶轮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排水器本体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叶轮设置在排渣管内,且与第二电机的转轴驱动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还包括自动补水机构,所述自动补水机构包括补水管道和电动阀门,所述煤气管道排水装置本体内设有低水位传感器和高水位传感器;所述电动阀门在煤气管道排水装置本体内的水位低于低水位传感器时,电动阀门开启;所述煤气管道排水装置本体内的水达到高水位传感器的位置时,电动阀门关闭。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电动阀门的开关状态、搅动机构开关状态、排渣机构的开关状态和警报器的开关状态。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还包括沉渣高度预警装置,所述沉渣高度预警装置包括沉渣高度传感器和警报器,所述沉渣高度传感器设置在排水器本体的顶部,所述沉渣高度传感器为光传感器,当沉渣达到渣高度传感器设定高度时,所述警报器进行报警提示。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控制模块连接PLC控制器,通过远程监控主机向控制模块发送控制指令,控制模块对控制指令进行解析后发送至PLC控制器,通过PLC控制器控制排渣机构、搅动机构和自动补水机构。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每个所述排水器本体上还包括煤气浓度检测仪,所述煤气浓度检测仪与监测模块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山鼎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鞍山鼎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950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