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循环浸没射流电源模块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493034.0 | 申请日: | 2021-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00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佟学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酷新能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2M1/00;H01L23/4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陈源源 |
| 地址: | 201313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浸没 射流 电源模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循环浸没射流电源模块,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电路板,壳体上设有冷媒进液口和冷媒出液口,在壳体内设有潜液泵和射流管,射流管的一端连接潜液泵,射流管上分布有射流孔,壳体内填充有绝缘冷却液,该绝缘冷却液充满壳体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电路板全部浸泡在绝缘冷却液中,可以减小电路板上功率器件到冷媒之间的热阻,从而提高散热效率,电源模块可以具有更小的体积和更高的功率密度,避免产生风噪。同时,潜液泵和射流管可以加快绝缘冷却液的流动和循环,提高散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模块散热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循环浸没射流电源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和数据中心建筑设备受关注,两者都是以电为基础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其进行电力变换的电源模块功率需求越来越大,功率密度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电源模块的功率密度提高,伴随其发生的发热功率密度也变大。现有的电源模块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其发热功率密度已经达到了传统风冷的散热极限,单一靠风冷无法解决更高的热量,同时散热系统中的巨大的风扇和散热片基本占据了整个电源模块的一半的空间,违背了电源模块的“轻、薄、短、小”的技术趋势。二是,受到外界恶劣环境的影响,采用传统风冷容易受到灰尘、高温、雨水等方面的影响,导致电源模块的使用寿命相对于无灰尘、高温、雨水影响条件下缩短为1/3。三是,风冷噪音巨大,用户在使用过程承受巨大的噪音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自循环浸没射流电源模块,有效减小电源模块的体积提高电源模块的功率密度,同时提高电源模块的使用可靠性和减小噪音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自循环浸没射流电源模块,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壳体上设有冷媒进液口和冷媒出液口,在壳体内设有潜液泵和射流管,所述射流管的一端连接潜液泵,所述射流管上分布有射流孔,所述壳体内填充有绝缘冷却液,该绝缘冷却液充满壳体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上设MOS管开关器件和二极管开关器件,所述MOS管开关器件和二极管开关器件布置在射流管的侧旁,并且射流孔朝向MOS管开关器件和二极管开关器件。
进一步地,所述射流管与MOS管开关器件和二极管开关器件的距离为3~10mm。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设有两块流道隔板,两块流道隔板之间形成射流流道,所述射流管、MOS管开关器件和二极管开关器件设置在射流流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射流管上设有两排射流孔,所述MOS管开关器件和二极管开关器件成矩阵分布在射流管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射流管沿着壳体的一端内侧壁设置,射流管的一端出口指向壳体的内转角处。
进一步地,所述冷媒进液口和冷媒出液口位于壳体的同侧,所述潜液泵位于冷媒进液口的侧旁。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交流电接头、直流电接头和控制信号接头,所述交流电接头、直流电接头和控制信号接头均穿出壳体侧壁,并且和壳体的侧壁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有射流管支架,所述射流管通过射流管支架和壳体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冷却液为电子氟化液、绝缘硅油或变压器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电源的电路板全部浸泡在绝缘冷却液中,去除了传统的风冷系统,可以减小电路板上功率器件到冷媒之间的热阻,从而提高散热效率,电源模块可以具有更小的体积和更高的功率密度,避免产生风噪。同时,在壳体内设有潜液泵和射流管,由此加快绝缘冷却液的流动和循环,提高散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酷新能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立酷新能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930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