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数据篡改的区块链上链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487571.4 | 申请日: | 2021-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67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 发明(设计)人: | 杨凯;林滨;杨顺福;赖作砰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致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21/31 | 分类号: | G06F21/31;G06F21/60;G06F21/64;G06K7/10 |
| 代理公司: | 厦门致群财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4 | 代理人: | 刘兆庆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湖里高新技术园岐山路38***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篡改 区块 链上链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数据篡改的区块链上链系统,包括包括外壳、CPU以及与所述CPU相连接的数据采集接口、SAM安全模块、上网模块、近场通信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防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接口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数据采集接口连接外部服务设备、用于采集所述外部服务设备的数据;所述上网模块用于无线或有线连接区块链;所述近场通信模块用于接收外部通信设备的数据;所述防拆模块用于监测所述外壳是否被拆卸。本实用新型能够规避数据通过其他业务平台上链前被恶意修改的风险,保证上链数据的完整性和加密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区块链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数据篡改的区块链上链系统。
背景技术
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的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其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区块链技术只能保证数据上链后,数据不可篡改,但是数据在上链前的真伪,不属于区块链能力的范畴,数据在其他业务平台上链前仍然存在被恶意修改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数据篡改的区块链上链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数据篡改的区块链上链系统,包括外壳、CPU以及与所述CPU相连接的数据采集接口、SAM安全模块、上网模块、近场通信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防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接口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数据采集接口连接外部服务设备、用于采集所述外部服务设备的数据;所述上网模块用于无线或有线连接区块链;所述近场通信模块用于接收外部通信设备的数据;所述防拆模块用于监测所述外壳是否被拆卸。
进一步地,所述SAM安全模块提供密钥、用于对所述数据采集接口采集的数据和所述近场通信模块接收的数据进行身份验证和数据加密。
进一步地,所数据采集接口采用USB接口、RS232接口、RS485接口或AD采样接口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上网模块采用以太网、4G、5G或wifi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近场通信模块采用NFC、蓝牙、Zigbee、433M或2.5G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SAM安全模块的身份验证数据,所述数据存储模块采用RAM存储器。
进一步地,所述防拆模块用于自动检测外壳是否被拆除,如果检测到拆除信号,会立刻把所述数据存储模块内部的数据清除。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数据采集接口用于连接传感器或者外部服务设备,负责从传感器或者外部服务设备中接收上链数据,还设置了近场通信模块用于接收外部通信设备的数据;接收到的数据会通过SAM安全模块进行身份验证和加密,加密后的数据再通过上网模块上链到区块链节点中;
2、该上链系统在上链前对数据进行校验和加密,直接在区块链节点上进行上链,规避数据通过其他业务平台上链前被恶意修改的风险,保证上链数据的完整性和加密性;
3、此外,还设置了防拆模块,当上链系统的外壳被恶意拆卸时,防拆模块会会自动清除数据存储模块内的身份验证数据,提高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CPU;2.数据采集接口;3.SAM安全模块;4.上网模块;5.近场通信模块;6.数据存储模块;7.防拆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致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致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875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桥梁工程盖梁施工托架
- 下一篇:一种测量转动惯量的简易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